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IBM冯率航:如何通过用户体验赢得用户?

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阅读:359赞:862017-11-29

11月24日下午,亿邦动力企业游学活动走进钻石小鸟,与用户共同探讨新零售时代,客户体验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在此次游学活动中,IBM冯率航阐述了如何通过用户体验赢得用户。

11月24日下午,亿邦动力携手IBM,邀请行业内的30余名对用户运营有想法、有疑惑的企业高管一起走进钻石小鸟,共同探讨新零售时代,客户体验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在此次游学活动中,IBM Watson Marketing解决方案经理冯率航阐述了如何通过用户体验赢得用户,以下为演讲全文: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感谢大家的宝贵时间,也感谢钻石小鸟提供的场地。我们每次跟着亿邦动力可以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到企业背后的努力,我特别关注鸟姐2008年做的O2O,可能对在座的一些朋友来讲,可能不知道2008年的经济危机。我当时正好在广东做零售,我们特别理解当时的那种努力,其实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品牌光鲜亮丽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我今天的主题是在线客户体验提升的探讨,这里面会涉及到大家看到的品牌,大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在线方面做得大家不知道的一些事情。

IBM Watson Marketing解决方案经理 冯率航

首先最近这一两个月发生了很多件大事,我们挑两件来说。第一件十九大,这是政治上的内容。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大家看第一个图,之前的大会直播一般是用收音机来听,大家围在一起听。但是这次十九大,图片展示的是中国银行的一位朋友用手机在伦敦看,已经变成了完全视觉化的东西了。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挑战,不得不说过去的的双十一。之前我们为了观察客户,我甚至让迎宾去记客户的信息,知道他喜欢什么,让服务员去包房外面听他们的聊天内容。但是在数字时代我们看到的都是一堆二进制的代码了。大家通过手机、网站来互动。这两个对比是比较鲜明的,前面把不可视的技术变成了可视化,我们看到的东西更鲜活、更有视觉冲击力。现在是把我们了解的一些东西,变成了一堆数字。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具体的数我不说了,但是移动占了90%。大家可以想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移动已经是无可争议变成主流了。

回想起来我们帮国内一个婴幼儿奶粉企业做项目的时候,当时还要跟中国电信谈合作,要帮全国6000个促销员买个套餐,还要配个智能手机。但是现在已经不用了,每人都有智能手机了,从2012年到现在只有5年的时间而已。移动设备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就像地铁上有很多人在刷手机。上班的时候,有很多人用电脑,也有一些用IPAD。丝芙兰是我们的一个客户,它们的数据显示,中午12点的时候手机流量非常大,因为很多女生中午吃饭的时候顺便就刷了很多东西。到了晚上大家在家里大部分时间还在刷朋友圈。

早些的时候移动还有争议,现在已经是不用再说了。这个时候大家就都会想要在移动端去跟客户做互动。应该是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时候,有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就是说怎么把传统业务挪到手机上。其中他提到一个方法论,就是IDEA方法论。在做移动互动的时候有几个要素,这本书国内买的话要200多块钱。他提到四个步骤,第一是识别,要去识别用户。第二是设计,怎么设计跟用户的互动,包括你的流程、内容。第三是实现,你怎么去做。第四是分析,怎么去提升。

这四个方法都离不开刚才鸟姐讲的,就是怎么更深入理解你的用户,不可避免要去想这件事情。原来做传统业务的时候,我自己也穿过服务员的衣服,我就观察客户在观察啥。这个比较容易。但是在现在的时代很难,为什么给这张图呢?我不知道有没有嘉宾自己公司有这种实验室或者参加过类似的体验,这其实是一个客户体验实验室,这是专门做在线的公司,他为了了解真实的用户需求会做这么一个实验室,或者用类似的手段去观察真实的用户体验。这是非常好的角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从镜子后面看。我想跟大家分享,如果坐在里面是很恐怖的,是单面玻璃。大家想想FBI审讯的时候,对面有很多人看着,里面一个人在坐着。

这种方式有几个不足,一个是一个用户不能代表全量用户。咱们任何一个互联网巨头的数据量,比如说唯品会,它的会员量是超过1亿,但是有多少人会进这里面看呢?一年有1万,就了不起了。第二,用户体验非常不好。今年8月2号我进了这么一间屋,因为我是做客户体验的,国内一个非常知名的美国上市公司,他要求我们去交流客户体验,去了这个屋子。我进去一看玻璃,出于职业习惯我就问这是不是你的实验室,后面有没有人?他说,是实验室,后面没人。所以它的体验是不好的。

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做移动端呢?还是有的。这是一个视频,就是跟一开始看到的小视频是一样的,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在用另一种方式,有点像在咱们的房间里,像监控一样。每一步操作被它记录下来了,他们通过观察这些真实的用户的操作行为,去理解用户的意图或者去了解他的用户,然后做更好的客户体验。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带来了一些思考或者一些案例,请大家原谅我没有办法讲国内的案例,因为太敏感了,讲完之后我没法跟他们做朋友了,因为他在分析每个用户的行为。我总结了几点,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做?回答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左边这是一个冰山,如果在上面看,只有看到上面的部分。什么意思呢?你在国内看到的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把下面的东西了解清楚,你对这个数字的认识或者业务的增长完全是另一个量级的。这个我可以拿例子说。大家小时候都知道,但是现在在咱们工作中我们问了多少次为什么?比如今天我们的转化是率多少有多少人去问,为什么不能高一个百分点呢?其实问的人不多。比如现在开了北京到上海的复兴号,时速很高,但是轨矩还是原来的轨矩,那为什么轨矩没有变化呢?

回到在线客户的体验,这是一个真实的客户,2016年它的营收是携程的6倍。它当时做了一项新业务就是机票加租车,结果发现这个业务比传统低很多,只有27%。如果我们不深入去看,可能大家的结论就是新业务大家不接受很正常,我们对数字的理解更多的时候会走向这面。但是这家企业不信邪,他要看到底为什么不是77%,而是27%,我要去了解用户背后的问题,或者这个业务在哪出了问题。它用观察用户的行为方式去看,结果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小的体验问题。就是你订完机票租车的时候,默认的取车时间是凌晨零点。有一些用户查到是凌晨没有车可租,对于用户的选择很简单,就不去这家公司了。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的结果不好。然后他把租车时间改成了上午的10点半,每天的收入增加是多少呢?是几十万美金,当是这是全球的数。

这是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如果你面对数字如果对用户有足够的洞察,你知道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甚至可以挖掘出来数字背后有多大的空间可以去增长。也就是你看到的内容不是冰山一角,而是整个的冰山,你知道下面还有什么。这是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拥有全景的视觉才能知道真相。如果我们只看长颈鹿觉得没有问题,我们的数字渠道也是一样。如果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样看到一个点,你是不知道全貌的。这个图里面动图第二页这个长颈鹿在高楼大厦之中。如果把背景都看的时候,实际上是鹿出现在高楼大厦里面,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正常的,因为不可能在南京路上出现长颈鹿,那是动物园出问题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你在研究线上用户体验的时候一定要用全景视角,不能片面看。这个时候就是你采集的数据量够不够,我相信大家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做客户标签、分析之后发现少了这些数据,要回头让技术重新采,会有一个往复,这也是体现在你对全景视角没有办法全部捕获的点上。

上面这部分,你是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的。如果你只看我圈出来的红框,一个是银联,一个是支付宝,这是一家香港的零售企业。它要在中国开展电商业务,因为支付的问题他想得比较简单,我就帮他用支付宝打通,所有业务都流到支付宝上。但是他发现转化率非常低,在没有看用户全部的操作信息的时候,他没有办法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用户到这儿不支付了,那么就是用户没有足够的意向,我的价格不够优惠。但是看了全部的交互的时候,用户在点下面的LOGO,下面有VASA、万事达的LOGO。其实任何网站会有一个安全支付的认证,用户点了这个LOGO以后,他想用万事达、想用Visa去支付,并不代表他不想买东西了。然后这个企业做了一件事,他把支付宝的图片做大了,把支付宝跟VISA、万事达拼到了一起,通知你如果用VISA跟万事达就点这个图就可以了。其实后面的功能没有改,只是点了一个图表,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整结果影响多大呢?大概相当于每天20万人民币的收入。你如果掌握了全景的信息,你看到用户真正表现出来的意愿和行为其实是有不一样的认知的。形象地说,前面这种如果不能有全景视图,只能听录音机,但是到底大家有什么动作你不知道。你只有掌握了所有动作才知道原来用户是有这个意图的,这个同样适用在移动端。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用户使用APP的时候,它会反复点,但是点不动。这时候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他在狂点,或者他想看清楚衣服的款式,但是没有这些信息你不知道。

第三个启示,我们看到客户做线上体验的时候,应该说沉醉于数字。比如我在一些活动也听到很多业内朋友讲,我们的数字做的多好,这个率那个率很多。但是你有没有真的把精力用在用户上,是不是做了真正的细分。当然这个细分不在于标签形式的细分,我们更多要看从用户表现出来的行为来的细分。有点像什么呢?如果我们做传统零售,站在店里,如果一个有经验的店长他知道来的客人是什么样的人,哪些人是进来转一圈要走,哪些会走,这是他训练出来的经验。

但是在互联网、移动时代同样的道理,你怎么去深入地认知。这里面有很多的质量可以去想,比如流程、获客有很多内容,我不详细说了。其实差别在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分析橘子的每一瓣,而我们在分析整个橘子。

这个例子,我们看上去觉得这个广告非常成功,因为被点得很亮了,这个广告看上去不得了。如果只看数据不细分,觉得这是成功的。但是细分的话,这些买的人是怎么看这件事呢?买的人只有这么一点点,基本上可以认为点的人不买,买的人不点,所以这就是细分的价值,你一定要做线上这些用户的细分,你才能够做好更好的体验。额外分享一个事情,这上面没有提到的,大家如果上美国的官网,如果选西班牙语和选英语,它的界面布局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说它跳到了另外一个国家,而是两种人的使用习惯不一样。反观国内的网站去选中文和英文内容是一样,只是把标签给换了,它没有深入去研究用户行为习惯的不一样。

包括像我们看到这种,我们很多客户做移动端的对比分析,这两个点是完全不一样的。IOS跟安卓看的内容也是不一样,只有你有这种深入的分析以后,你才能够看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包括像视力率分析,使用IPAD的人和使用安卓的人有什么差别。所以细分可以带来全新的视角,这个也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如果不做细分,你看到的世界和细分之后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点是真得要去倾听客户,图示是一个真实的用户评论。这些评论非常多,也非常杂,而且也非常模糊。有些很模糊,有些是没有办法重现,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个时候对比很鲜明,一边是抓狂的顾客,一边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对比,用户真实操作跟我们能够还原出来的图形化的回放是完全一致,而且是同步的。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倾听客户之后做了深入分析,去做了提升和改进。像我们一些客户,比如像法航,一个月之内改进了400多项手机APP和体验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但是在没有深入对用户的了解情况下,很难做这种改善提升。用户只要抱怨,他有很大潜力继续跟你做生意,而且可以给你带来很高的价值。

实际上我们了解客户之后会有很多的收益,我们观察服务过的客户,全球我们服务了700多家的大型客户。会有三个大的收益,一个是提升转化率,现在的转化率如果是3‰,如果消除了客户体验的障碍的时候,转化率可以很高的提高。

第二,服务成本。我们不像以前蒙眼狂奔,不是猜用户想什么,而是真实去看,看他真的遇到什么问题。

第三,针对体验本身。我们很多互联网APP,甚至一周就会迭代一次。你迭代一定是基于用户的反馈,而不是设计,是基于全量用户的数据做设计。

在这些成功的企业里面,它们背后的努力咱们可能不太清楚。举一个例子,比如戴尔。我们说戴尔是在线销售电脑做得最好的,大家觉得戴尔创新了一项新模式它做得就是好。其实他十年前就已经做在线用户体验的研究,而国内的巨头是2014年底才开始做的,大家想想有将近10年的差异。所以不要光看到光鲜的外表,还要看到他们的努力。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做了一个跟踪,它真实做在线用户体验企业的收益,虽然他把名字隐掉了,但是大家知道是谁。这些企业的收益提升来自于转化率的提升,而且占到了收入的81%。所以不管用IBM的技术还是用谁的技术,不要停,做你的用户在线体验提升。这些企业用了10年的时间证明这些事情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有第三方机构的验证,所以大家值得做这些方面的投入。

最后一点,每一件事都不是一个速成,而是一个过程。刚刚说的戴尔,戴尔在过去12年里面做了2800个在线用户体验场景的分析,他们觉得2800个不算什么。但是你想想2000来个工作日,每天做一个事情。咱们的企业能不能做到十年如一日的每天做一个呢?很难。当他做完这十年以后,他的竞争对手已然没有办法跟他竞争了。所以对于在线用户体验的研究和工作,实际上是一个旅程,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看到国外很多企业像戴尔一样做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也经过了成熟阶段的阶段。就像大家看十年前的自己,觉得自己青涩。同样的,我们一开始也会经历,首先有人告诉我们有问题,然后去解决。到了第二阶段已经开始主动思考,我哪个地方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第三阶段,已经开始考虑多渠道的优化了,对应的收益也是不一样的。

我这部分就是这样,希望大家重视在线用户体验,能够对自己的企业做一些投入,能够真正获得收益,谢谢大家。

标签:

作者: 亿邦动力网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