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王俊:国内外医生集团接轨的速度越来越快

品途商业评论   品途商业评论阅读:1158赞:352017-12-18

近日,中国大健康促进大会暨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办,会上,川派医生集团创始人兼总裁王俊发表主题演讲。

医生集团在当下炙手可热,从2014年的张强医生集团首创先河开始,到现在,全国已有近600家医生集团,而这一挑破体制的创新基因已经从北上广深开始四散渗入各地。生长于成都的川派医生集团一年前还只是两人团队,现在已扩大到107人规模,这中间,创始人王俊从没一刻停下对这个行业的思考。

我有20年军旅生涯,12年三甲医院工作经验,去年正式离开体制,在疼痛领域做了医生集团。我今天要阐述的是医生集团的具体状况,中国现在发生很多变化,有很多新的事物出来,那医生集团以往是什么状态?今天是什么状态?下一步是什么状态?

我讲的题目是《医生集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首先我解释一下医生集团的定义,医生集团是直译的外来词,是“Medical Group”的翻译,最早在美国,表达的是医生的执业状态。

中国的医生在解放前都是独立的,后来国家把医生“赶进”了公立医院,医生属于医院。现在又有一种声音,医生是全社会的,不属于哪家医院,比如说很多厉害的专家,说成是湘雅的、中山的、协和的,这样一来,很多普通老百姓就享受不到这个医疗资源。

我们国家现在倡导很多政策,在慢慢把很多人释放出去。公立医院开始限制创收了、床位不许增加了、还要求三级诊疗和医联体了,等等,这些都是医生集团的前作。

中国和美国医生集团有一些区别,美国的比较成熟,是典型的医生集团模型,从1863年开始。中国医生集团的兴起是2014年最先出来的张强医生集团,张强是中国著名的静脉血管专家,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在中国的医生集团已经有近600家,大部分在深圳注册。美国的医生有超过83%在医生集团,大部分都是三两个人就成立一个医生集团,美国超过20人的医生集团有3000多个。

在中国,加入到医生集团的医生不到中国执业医生总数的1%,我们虽然有近600家医生集团,但是很多医生都还在体制内。另外,中国医生集团的规模也相对比较小,超过20个人的不满30家。

在我们川派医生集团里,医生、护士、管理人员、运营人员一共是107人,一年前的今天,我们只有两个人。

为什么医生集团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从2014年开始有医生不停地走出了公立体制?医生是个相对保守的行业,在体制内工作的好好的,那是一个非常稳固的模型,医生一般是不愿意出来的,除非有巨大的诱惑或者在体制内不那么好待了,有些变化的状况下,他们才会动。

关于这个,我总结了医生“走出来”的四个理由:

第一,因为专科越来越细。我们中国的医学基础是从西方来的,老外给我们搭了基础的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的越来越细,做脑血管的不会看儿科。以前的大夫相对来说都是全科的,这种变化让很多医生需要抱团的医生集团。比如我们的疼痛,有骨科的专家、神经科的专家、妇科的专家,以及心理专家,一起才能解决疼痛。

第二,单个个体医生出来创业的门槛很高,但大家一起就能降低成本,设备共享、资源共享。

第三,医生集团未来的核心模型要跟商保对接。目前中国的医疗支付就是三个通路,自费、社保、商保,目前,商保在中国的占比不到3%,非常低,可以看到很多大的保险公司都在切入商保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国外的商报模式已经有40%多的占比,以后我们的系统中商保必须接入单病种疾病。

举个例子,一个大医院需要花3万块、15天住院日的疾病,给到医生集团也能解决问题,可能住院日就缩短到四五天,成本也降下来了,医生集团跟保险公司去沟通,我用6000块解决问题的方案,保险肯定也乐意。

中国的医保控费,是基于现有模型的设计,大量的费用是浪费的,小病也住个院,反正可以报,这实际浪费了很多医疗资源。

第四,目前上海的医生集团收入水平是很高。医生和律师是一样的,都是高智商、高学历,但高收入却很难,尤其在公立医院,是不可以有高收入的。

那么,医生集团跟医院是什么关系?

拿航空公司跟机场的关系举例,如果机场建设不好,那么对乘客的服务一定不会太好,好的航空公司是选择更多好的航线和机场,机场不好,人家就会少飞几趟,如果机场很好,航空公司不行,那机场就会给航空公司的排班变少。这其实是两方共同在平衡,目的是为乘客做好服务。

可以试着分解一个模型,北京到成都的机票算2000块,这是怎么分配呢?机场分走一部分,航空公司分走一部分,还有卖票的携程或去哪儿分走一部分。如果说这些全部直接进入机场,让机场分配,肯定就会出很多问题,这就是现在的医疗模型,现在的医院是院长决定分配的机制。为什么有很多医院年收入做到六七十亿,但还是亏空?收入和支出是两条线,收入看得到,但支出的那部分就很模糊了。

所以我觉得,医生集团和医院位置的关系就是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关系,这也就刺激了公立和民营这两块。原来的优秀人才是不愿意离开公立的,现在越来越多优秀的医生已经离开了体制,包括院士级别、主委级别,比如原来上海一妇婴的段涛院长,就是主委,也离开体制在创业。

中国现在的模式创新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比如Medical Mall就建的很好,尤其是浙江省政府、卫计委和当地企业一起主导建立的Medical Mall。这是什么形态呢?广州和重庆也在跟进,未来可能的业态就像零售的业态,比如王府井这样的商场。自己建是有问题的,一定是有细化的分工,把专家技术做好,把服务做好,修好商场,Mall的业态就由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去做,全部都引进最优质的资源,完全可以跟大医院PK。

经常有人问我医生集团的现状,我觉得是跟2000年左右的地产行业差不多。我在读大学之前,有人要买房子,那会被骂是不是脑子有病,等着分房多好,现在再看,变化多快,那还有人会等着分房。

现在的医生集团就是个不到3岁的孩子,成长非常快,我预计明年的数量会到四五千家。这里,关于很多投资人问我怎么看医生集团,我做几点未来的预测:

第一点,更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医生会走出体制,加入医生集团或建立自己的医生集团,就像现的成都,大一点,在四川、甚至西南,疼痛专科领域技术力量可以跟很多三甲医院媲美。

第二点,医生集团会成为大健康领域内最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聚集了大量核心专业人才。

第三点,多点执业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医生集团的规模大小,医生集团依赖多点执业的政策背景。

第四点,医生集团领域会有大的平台级公司出现,目前全国做的最好的医生集团年收入已经达到62个亿,国内国外医生集团接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成都是相对封闭的,北上广深多一些,深圳注册最多,上海成绩最好,浙江的民营医院非常想要医生集团进入。邀请我们入驻的包括江西、安徽、深圳、江苏、广东、浙江,唯独四川几乎没有一家,我们主动去找,结果人家想把我们的专家弄过去,这怎么可能,从“Control模式”到了“out Control模型”,怎么可能返回去。

传统行业的大佬,他们以为医疗很好经营,上去就能挣钱,不是这样的。要吸引人才,就先给病人看好病,口碑做出来了,才可能成事。

未来,医生集团还会再像雨后春笋般地继续出来,还会更加细化执业范围,包括营利性或是非营利性的分类,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很多。

这个时代的变化非常快,医生集团是个很小的幼儿,但发展不会慢。我们川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组成了107人的团队,有了一家自己的医院,第二个医院也刚刚敲定,还有两个社区门诊部,明年我们计划增加50家社区店。

未来很多新的东西就像珍珠一样,要串起来,想透了去做,就一定会有它的价值。

近日,中国大健康促进大会暨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办,会上,川派医生集团创始人兼总裁王俊发表主题演讲,原题目为《医生集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文经王俊先生授权,由《四百味》编辑整理。

2017中国大健康促进大会暨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以“大健康促进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民商杂志社主办,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都市政府承办,中国太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四川省投资促进会、赛马资本、福惠投资、中国盈泰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标签:

作者: 品途商业评论

来源: 品途商业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