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2017年互联网医疗十大关键词盘点(下)
今年无论是医疗人工智能的火热、互联网医院的起落、小程序的兴起等等,每一件都组成了互联网医疗的起起落落。
【亿邦动力网讯】2017年没剩下几天了。
今年无论是医疗人工智能的火热、互联网医院的起落、小程序的兴起等等,每一件都组成了互联网医疗的起起落落。
亿邦动力网总结了2017大健康医疗行业10大关键词。
6
小程序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微信所有的举动都意味着“流量”与“入口”,2017微信小程序也是一样的。在众多小程序中,也存在很多医疗健康类产品的身影。
经过不完全统计,亿邦动力网整理出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44个小程序。
不同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在后台无法看到用户留存,只能以打开率作为参考。这看似完全符合小程序提出的“用完即走”的标准,但对于大多基于线上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有不少限制。
上线一个月,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Dr.2曾撰文表示,“涉及到重交互类的(随访类、调研类、问诊类),小程序的局限性很大,因为这类服务是线上的,非及时的,会有一个延迟的问题。”
不仅微信小程序有医疗健康类产品,支付宝也构建小程序大健康圈。目前支付宝公布的行业标杆小程序中也有四个医疗健康类:一个是“广州妇儿中心”,主要做体检预约和查询;还有一个是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用来缴纳住院费用;而另外两个小程序“雨诺信用借”和“雨诺云健康”均出自医药行业的软件服务商青岛雨诺股份。
同时,蚂蚁金服开放平台还宣布将其安全能力,帮助医疗企业保护医疗大数据安全。
蚂蚁金服创新与智能事业部总经理王博“蚂蚁金服开放平台将自身的核心能力、行业解决方案等全面开放给开发者和各行各业的伙伴,目的就是帮助更多传统行业完成升级。”
据蚂蚁金服官方介绍,经过两年的探索,目前,全国700家大中型医院加入支付宝“未来医院”,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挂号、缴费、查报告等全流程移动就诊服务;支付宝覆盖国内所有主流挂号平台,通过支付宝入口可挂号全国3000家医院;深圳已经有13家医院实现安全便捷的医保在线支付。
7
共享医疗
在共享经济诞生以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衣橱样样都有。如今,大健康行业也加入了共享行列。
今年9月,Medical Mall开始刷屏。浙江省卫计委批复了杭州江干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这意味着,聚集在Medical Mall内的多家诊所不仅可以共享商场的客流,还可以共享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药房、手术室等医疗资源。
据悉,Medical Mall位于杭州大厦501城市生活广场,1层-5层为购物区,6层-20层全为医疗商场。消费者可以在Medical Mall感受消费购物与医疗服务的多维体验。
在Medical Mall里,医生为患者提供从诊室就医、实验室和放射学服务,到门诊手术的一站式服务,目的是鼓励患者在一个可协作的网络中获取日常所需的就医服务。
目前,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张强医生集团思俊外科诊所、唯儿诺儿科诊所、杭州口腔医院门诊部、宋为民医生集团下的颜术医美诊所已经陆续入驻Medical Mall。
8
线下场景
在经过大规模投资和运营之后,市场上很多大型互联网医疗公司正式开始切入线下。
在备受关注的Medical Mall全程医疗,张强医生集团首家线下诊所也将入驻该平台,名叫杭州思俊外科诊所,一共有12个诊室,占地面积约为1000平米。
腾讯与医联合资成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企鹅医生也到线下开了诊所。亿邦动力网了解到,企鹅医生在北京、成都、深圳三个城市搭建的三家诊所已经全部落地。
除此之外,4月18日,深圳博德嘉联与新风天域集团旗下的新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在线下建立医院、诊所和日间手术室。
2017年2月,妈咪知道创始人梁亮在宣布其自营的首家线下儿科诊所――妈咪知道儿科诊所深圳海德店也正式在人们面前亮相。时隔9个月,梁亮已经着手在北京、上海、深圳陆续建立新的诊所。
值得注意,今年地产商转型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新医改和“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不仅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涉足大健康产业,而且政策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据了解,今年在医疗领域布局的地产商有:万达集团、恒大健康、万科地产、中南建设、保利地产、绿城、华润集团等29家。这些地产商跨界医疗主要选择两种方式,合作共建或者合作自建,涉及的领域有养老、社区医疗、高端医疗、健康小镇、Medical Mall,投资总额超过3351亿元。
9
上市
不仅娱乐圈有八卦新闻,大健康行业今年关于在线医疗平台的两大“刺激”传闻也是传的沸沸扬扬。
腾讯控股支持的中国在线医疗服务公司微医集团,计划在明年上市前在私有市场筹集约5亿美元资金,估值将达到40亿美元。
平安好医生将与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合作筹划IPO事宜,融资不超过10亿美元。该交易将于明年上半年在香港进行。
关于是否传闻可以成真,就要静静倒数2018的到来。
10
保险的小进步
保险作为互联网医疗企业眼巴巴望着的“奶酪”,今年有了这些新进展:
第一、部分诊所开通社保
例如丁香园旗下“丁香诊所”已经宣布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杭州市居民在丁香诊所就诊,可以通过医保刷卡支付。
微信增加保险入口
今年11月,微信测试上线一款“微医疗”健康险产品,合作的保险公司显示为泰康在线。
官方对外表示,腾讯此次保险布局是想做“保险严选”,每个险种只筛选出2-3个产品,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简化条款、加大保障责任、增强理赔跟进服务等。
在线医保结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很多医院,患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实现在线及时支付,部分医院还可以在线医保结算,给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体验。
异地就医及时结算
今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截至10月31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688家,备案人数达到181万人。
第五、微医对外宣称 凭借保险盈利
今年,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表示,微医在去年已经实现全面盈利,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唯一能实现全面盈利的公司。而微医宣传称,是凭借保险盈利。
微医方面介绍,微医推出HMO(健康维护组织),为每一位家庭、机构建立了责任医生团队,设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医疗服务方案,所有就医服务由我们全程安排。截至目前,付费用户超过460万个。ACO是微医的最高级别服务,除了HMO之外,基础医保以外的所有费用全保,60项大病的保额最高是180万。每个月只需要500人民币。
微医还称,像腾讯、华为、招商银行等大机构,都是他们的健康险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