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莎莎终于回暖 营收现2017单季最大增幅

CBO新闻   化妆品财经在线阅读:923赞:502018-01-24

在第三季度中,莎莎国际港澳地区营收达18.91亿元(约合人民币15.51亿元),同比增长8.1%,同店销售增加3.7%。

据香港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莎国际”)最新财报显示,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莎莎国际季度整体营收达22.8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72亿元),同比增长6.5%,为2017年单季最大增幅。前三季总营收为59.4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8.74亿元),整体同比增长3.4%,第三季度营收增长明显。

双11效应+访港人数回升,莎莎三季度业绩回暖

在第三季度中,莎莎国际港澳地区营收达18.91亿元(约合人民币15.51亿元),同比增长8.1%,同店销售增加3.7%。而在此前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6个月内,莎莎国际业绩还并不理想,港澳地区的同店销售呈下滑趋势。

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内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本季营收分别达13.0%、3.6%、3.9%的增幅,中国内地营收增长主要源于消费升级的拉动。而中国台湾地区及电子商务则分别下跌5.5%及21.9%,这主要归咎于去年同期线上折扣促销和高基数。

其中,12月份零售销售额和同店销售额分别获得9.5%及5.6的升幅。在第三季度中,交易宗数上升了5.0%,其中港澳本地客及中国内地客则分别上升6.6%及4.1%。平均客单价也有所提升,港澳本地客及中国内地客分别上升4.2%及2.8%。

莎莎国际表示,第三季度营收明显增幅,特别是12月份表现良好,主要是人流带动。据莎莎国际发布的2017―2018财政年度上半年港澳地区营收贡献顾客分布划分数据,按销售价值计算,中国内地顾客占比68.6%,港澳本地顾客占比28.7%,其它占比2.7%;按交易宗数来看,中国内地顾客占比48.9%,港澳本地顾客占比47.4%,其它占比3.7%。由此可见,中国内地顾客对港澳地区营收贡献比例之大。

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访港人数为5288万人次,其中中国内地访港人数为4021万人次。从2017年度访港数据中可看出,3月中国内地访港人数开始急剧下滑,一直到8月都处于低迷状态;9月访港人数开始回暖,9月、10月和11月访港人数分别为357万人次、403万人次和368万人次,分别增长7.2%、8.3%和8.6%。

访港人数的突增,给莎莎国际的零售额带来显著提升。同时,在此季度,莎莎国际还迎来了双11的购物热潮,两驾马车齐驱,贡献明显。

借力香港经济复苏,持续优化门店布局及产品组合

除了中国内地访港人数的增多和双11黄金月的带动,拉动莎莎国际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则是香港的经济复苏。据Wind(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资讯显示,2017年,香港股市楼市火热,恒生指数年内出现36.04%的增幅;同时,CCL楼价指数年内也增长14.03%,人均工资增长4.0%。

随着香港居民的消费水平出现上涨状态,莎莎对门店也进行了优化布局。

据官方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莎莎在全球的门店、专柜总体数量达290家。其中,港澳地区119家、中国内地56家、新加坡19家、马来西亚75家、中国台湾地区21家。同比2016年年底数据,港澳地区和马来西亚分别新增4家和2店铺,新加坡与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减少2家和4家店铺,中国内地保持不变。

门店布局优化具体表现为,莎莎的店铺开始下沉至住宅区,用以挖掘港澳本地经济复苏机会。但更为明显的是,香港旅游区门店租金出现大幅回调,同比下滑达30%。莎莎将原本次优位置的旅游门店搬向了租金相近,但人流旺、中国内地游客集中的位置。如将铜锣湾黄金广场二楼占地两层的大铺,搬到崇光百货对面的街铺,以更好地吸引客流。

同时,公司通过选择性陈列畅销产品吸引人流,从而对店内其它毛利率高的产品进行推广,提升营运效率。在产品组合方面,莎莎推出毛利率较高的独家品牌代替韩系品牌,保持销售与毛利率的增长平衡。另外,仓库搬迁事宜也已完成,存货管理更加规范化。

莎莎国际表示,集团对港澳市场第四季表现依然谨慎乐观,并将继续积极优化产品组合及提升顾客购物体验,以迎合市场不断转变的需求。鉴于中国内地市场表现不错,在未来,莎莎将在中国内地线上线下布局,线上将发力电商,利用O2O进行双向导流,加大竞争力;线下则实施单城多店策略,扩张至二三线城市及店铺所在城市,以达物流和成本效益最大化。

标签:

作者: 化妆品财经在线

来源: CBO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