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滴滴借钱给用户 这或是它最好的盈利模式

36氪   张雨忻阅读:815赞:532018-04-24

“嵌入金融业务”已经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规定动作,毕竟流量变现是每一个大流量平台都会考虑的事情。

上周,一小部分用户在滴滴App里发现了一个新上线的贷款产品――滴水贷。这是一个类似微粒贷和借呗的现金贷款产品,最高授信额度为30万元,可随借随还。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滴水贷与大部分在线信贷产品没有区别。不过在合作模式上,与微粒贷和借呗还是不太一样――滴滴在这款产品上更多扮演的是“导流”和“数据支持”的角色,而真正的风控则由持牌金融机构完成。相比微众和蚂蚁金服在各自产品上较强的把控度,滴滴做的则轻多了。当然,利润空间也会有所压缩。

目前,滴水贷被藏在一个很深的入口里,用户需要通过点击钱包―保险―借钱三个步骤,进入到三级页面,才能看到这个产品,不是很好发现。看到出来滴滴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或是在业务跑通、形成一些数据积累之前还不想大规模放量。

所以,滴水贷现在也是以白名单的形式开发给用户。据券商中国,4月18日上线当日,滴水贷共放出5000个白名单名额,而在滴滴的规划里,首批白名单用户数量被设定为10万人。但最终,滴水贷会覆盖到所有滴滴用户。

看到出来,滴水贷其实就是滴滴这个大流量平台寻找到的一个绝好的流量变现路径,今日头条布局金融的思路也是如出一辙。

“有流量有用户的平台都想做消费金融类的业务,毕竟变现的效率高。” 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副总告诉36氪,“但各有各的玩法”。有的流量平台选择自营金融业务,比如百度;而有的流量平台则选择把流量开放出来,接入专业的消费金融平台来做,比如头条、58等等。

不过,自去年的现金贷监管以来,互联网公司开放流量,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信贷产品的玩法已经成了主流。在这种联合贷款模式中,互联网公司逐渐往前端靠,只参与贡献场景、流量和初步的用户筛选,而持牌金融机构则完成主要的风控,以及提供资金,两者分工明确。

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尝试金融业务了。在拿到支付、小贷、融资租赁等金融牌照后,滴滴先后上线了余额理财、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在信贷业务方面,滴滴去年12月推出了面向司机端的信贷产品,额度在3000-5000元之间,据清流Club,这部分资产的规模目前约为7亿元,月新增在1亿元左右。

但这几块业务的量级和盈利能力都很有限:基金的代销的利润空间很微薄,互联网保险产品又是低客单价,而面向司机端的信贷产品由于目标用户规模的限制也很难做大。

所以,滴水贷可以说是滴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让滴滴在金融业务上放量,以及获得可观利润的业务。

从去年开始,“嵌入金融业务”已经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规定动作。毕竟,流量变现是每一个大流量平台都会考虑的事情,这其中,金融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又是变现效率很高的一个选择。

据资料显示,滴滴在2017年的GMV达到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 而对于当下四面受敌的滴滴来说,充足的现金流和足以支撑自己把仗打下去的资金显得格外重要。

有业内人士认为,滴水贷将刺激滴滴快速走向盈利。“如果滴水贷能够做到1000亿余额,按赚三个点服务费而言,意味着30亿的收入――这完全可以把公司拉到盈利空间。”

其实,要实现1000亿的贷款余额,只需要1千万用户平均每人借款1万元即可。而截至2017年底,滴滴的用户数已经达到4.5亿人,这个量级对于任何一个持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个诱人的线上入口。

对比同类产品,微粒贷已经把客单价做到了8000元左右,上线2年多也把贷款余额做到了千亿以上,比肩一个省级城商行。当然,滴滴无论从产品粘性还是滴水贷本身的产品露出位置来说,都远不及微粒贷。但即便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大部分业内人士还是表达了对滴滴最消费金融产品的看好。

一位消费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清流Club的采访时说:“滴滴掌握了大量的出行数据,针对活跃用户,滴滴能清楚地知道他的家庭住址和公司地址,也知道用户的偏好,如对顺风车、快车、专车的选择等,从而以此判断用户的经济水平,这对于信贷产品的风控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最后还要提一下滴滴这次合作的持牌机构――新网银行。这家互联网银行的股东分别是新希望集团、小米和红旗连锁。此前,新网银行已经与美团、陆金所以这种商业逻辑展开了业务合作。据悉,新网银行下一步还会跟今日头条合作。

目前获得牌照的互联网银行当中,新网银行的表现仅次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但不同于后两者分别与腾讯和阿里有深度的绑定关系,新网与股东之间的连接显得薄弱很多,如今看来,这反而帮助它成为了一个更加第三方的角色,可以去连接更多大互联网流量平台。

在监管之下,随着互联网公司和持牌金融机构各自的权责逐渐分明,双方的合作在调整了姿势之后又开始逐渐回温。随着互联网公司从风控的环节中退出,让出更多利润空间,互联网银行和一直苦于转型和盈利的中小城商行,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标签:

作者: 张雨忻

来源: 36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