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30多家互联网公司扎堆IPO:上市或解燃眉之急

腾讯网   腾讯网-数可视阅读:626赞:672018-07-23

2018 年,科技&互联网公司赴美、港 IPO 消息不断:已完成上市的 B 站、虎牙、映客、小米等;已申请上市的美团、房多多、拼多多等。

2018年,科技&互联网公司赴美、港IPO消息不断:已完成上市的B 站、虎牙、映客、小米等;已申请上市的美团、房多多、拼多多等。

2018迎科技公司上市热潮:“跑步”上市能否赢得市场青睐?

截至7 月23日,在美港股市场已经或正排队上市的科技&互联网公司达到了33家,以井喷之势创下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境外IPO数目的新记录。

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之所以会扎堆赴美、赴港上市,核心原因是一级市场出现“钱荒”,企业选择去二级市场筹集资金。腾讯科技将通过一组图,带您梳理IPO境外上市潮背后的逻辑。

一级市场“钱荒”:资管新规定带来的机构“募资难”

一级市场回归理性,出现“钱荒”,促使企业加速IPO进入二级市场筹集资金。

1、为什么一级市场会“钱荒”?

主要原因之一是资管新规的出台。资管新规对投资私募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设置了更高的门槛,GP(普通合作人)的募资情况不乐观。

新规将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的50万元降到了40万元,但是在家庭金融资产方面由原来的300万元提升到了500万元,并且还新设了“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的规定。

这无疑提高了LP入场的门槛,直接导致了GP募资困难。

同时,此次新规的总体监管逻辑是打破刚兑、降杠杆、降风险、降成本,其中打破刚兑影响最大的是银行资管领域,新规将使银行自身的募资变得困难,引发创投行业的连锁反应。

2、一级市场“钱荒”带来的影响

一级市场资金收紧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了GP募资的表现上:

数据显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投资市场完成的募资基金数量基本呈递减形势,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比同比减少了19.5%。

募资基金数额也出现大规模缩水,2018年上半年完成募资基金规模仅为341亿美元,同比更是减少了74.6%。

此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虽然基金整体的募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最终完成募资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却呈下滑趋势。基金募资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差距越来越大。

募资数额收紧,深谙“钱要花在刀刃“上的GP投资更谨慎,早期投资阶段逐渐后移,资金集中在确定性高、风险低的中后期项目,挤压了更多初创公司的融资空间。

于是,一级市场便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怪象:

一面是机构募资难,出手更谨慎,导致大多数公司融资难;一面是C 轮之后的获投事件频发。

从2017年开始的投资情况来看,获得亿元以上融资数量在逐年递增,而这些融资大多发生在C 轮以上。从融资金额上来看,C轮以上的融资比例由2017年上半年的12.4% 攀升至2018年的22.6%。

二级市场成为企业筹集资金地,美股、港股成为上市“黄金地”

一级市场融资难,倒逼企业奔赴二级市场筹集资金。由于A 股IPO审核从严等原因,导致美股、港股成为科技&互联网公司上市首选。

1、A股 IPO审核从严

为了控制资本泡沫,规范国内二级市场,从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A股 IPO审核从严信号明显,IPO审批通过率骤降。

虽然2017年 IPO整体数量还是达到了历年最高值,但是受IPO低通过率的影响,从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A股上市的申请数量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申请IPO数量已经降到了388家,同比减少35%。

2、小米上市,撕开港股“同股不同权”的口子

今年四月开始,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修订咨询总结,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7月 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IPO,“同股不同权”正式登场港股。这为希望实现“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撕开了口子。

“同股不同权“允许公司发行不同种类的股份,即便公司进行多轮融资,持股比例被稀释的创始团队,也可以通过B 类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掌控权。

3、美股对科技公司的接纳度更高

在企业面临资金荒的情况之下,美股也成为企业向往的上市地之一:

第一,国内的很多科技&互联网企业,其背后的投资方都是美元基金,在短期内赴美上市更便捷。

第二,美股上市周期短,又采用双层股权结构模式,也能够确保公司创始人及其他大股东能在上市后仍保有足够表决权控制公司,对盈利要求比较宽松。

第三,美国证券市场规模高于其它国家金融市场,企业在美股能够迅速拿到融资,有利于投资人更快地退出。

第四,美国股市换手率,市盈率较高,且拥有大量的游资和风险资金,加上股民具备崇尚冒险的投资意识,对企业吸引力较大。

4、再不上市,二级市场恐怕只剩“残羹”

美港股现在有下行趋势,再加上今年赴美港上市的科技公司频遭破发,愈发传递出了投资者看空股票市场的信号,如果不及时上市,二级市场的估值很有可能受到压制。

而基石投资者的资金总额有限,此时正是上市的最好时机,若在蚂蚁金服等巨型独角兽之后上市,可能市场只剩下残羹了。

对于IPO上市潮,科技大佬怎么看?

针对今年科技&互联网的IPO热潮,业界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一些看法:

“虚高市值”和“割韭菜”也是这些已经入场的玩家们关心的问题:先寻求二级市场的资本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一旦发生资本泡沫,企业将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

我们预计,接下来公布IPO计划抢滩登陆美股港股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数量仍会继续增长。

标签:

作者: 腾讯网-数可视

来源: 腾讯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