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苏宁新零售转型阵痛 靠卖阿里股票止血?

高街高参   高街高参-范向东阅读:903赞:382018-11-03

盈利能力堪忧的苏宁,已靠卖阿里股票套现近90亿补贴现金流,但智慧零售的药效还未显现。

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是当下几个流行的概念,但事情本质并无差异,相比之下,“新零售”更被大家广泛讨论和接受。

苏宁也算是新零售实践的一支重要力量,前期已做了大量投入,但在财务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

10月31日,苏宁发布了2018三季度财报,今年三季度收入622.9亿元,同比增长29.4%,低于去年同期的3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67.5%;扣非后净利润为-2.24亿元。

在零售走向线下的当下,苏宁有全国领先的门店积累和全渠道优势,但三季度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靠卖阿里股票盈利

2018三季度苏宁的归母净利率为0.2%,低于去年同期则为0.8%。

虽然今年第三季度盈利惨淡,但如果看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整体情况,苏宁的业绩则是另一番景象:收入1729.7亿元,同比增长31.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812.1%。

很明显苏宁的净利润是有“猫腻”的。当然苏宁财报也有说明,“剔除报告期内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带来的投资收益影响,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41.8万元。”今年前三个季度,苏宁通过处置资产、政府补助以及投资收益等方式获得约60亿收益。

事实上,苏宁从2014年开始,扣非后净利润就一直是负的。自2014年开始,苏宁会用了一些非经营性手段补充现金流,例如出售门店和子公司,例如抛售阿里股票。

在今年5月底,苏宁公告称已通过纽约证券交易所出售部分阿里股份,约合人民币56.01亿元。这就是苏宁今年前九个月净利润如此之高的原因。而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1月苏宁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套现32.5亿元。

看起来,阿里股票就像苏宁的提款机,每年卖一点,当年的利润就“稳了”。

2015年苏宁持有阿里2632万股,占阿里总发行股份1.05%,经过两次出售,苏宁把手里的阿里股票卖了一半,目前还持有阿里股份约1316万股,占后者发行股份0.51%。对于此举,不知道持有苏宁19.99%股份的阿里会作何感想。

为什么剥离苏宁小店

到线下,到人流密集的购物中心和贴近消费者的社区,是今年零售业的大趋势,苏宁也新开了不少门店,一路下沉到四五六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另一路则对城市社区进行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小店,今年上半年,苏宁小店数量还只有732家,而第三季度的3个月时间里,苏宁小店新开了804家,苏宁的小店业态总数达1744家。

如此快速地扩张,苏宁小店的资金消耗同样巨大。在10月14日苏宁发布公告,通过张近东之子张康阳的子公司增资苏宁小店,将苏宁小店剥离出上市体系。而公告显示,截止2018年7月31日,苏宁小店净资产为-3.1亿元,2018年前7个月净亏损2.96亿元,债务高达6.53亿元。

零售业务快速扩张,再加上苏宁金融业务的也在增加,都会消耗大量资金,反映到财报上,苏宁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上升至52.8%,比去年同期46.8%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负债的上升主要是出现了大量短期/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因此利息支出带来了财务费用的上涨,导致前三季度苏宁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21.7%,达6.8亿元。

不管是苏宁小店的亏损,还是财务费用的上涨,对苏宁的盈利而言,都是负担。便利店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且要等规模效应起来后才能盈利的投入是“无底洞”,苏宁剥离苏宁小店是未雨绸缪,也有利于后续灵活融资。

这也是一个信号,苏宁会继续在智慧零售方面加大投入。

智慧零售“药效”未显

不止是大量开店,苏宁的研发投入也增加不少。发展智慧零售的苏宁,在物流科技、金融风控、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用等领域都需要投入,今年前三季度苏宁研发费用15亿,占总营收的0.9%,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63.15%。

那苏宁投入的成果如何呢?我看来几个数据。

1. 毛利率上升

苏宁财报显示三季度苏宁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加0.82%,据利润表数据计算,前三季度苏宁毛利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苏宁近95%的收入来自零售业,但苏宁披露毛利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开放平台、物流、金融等其他业务收入在逐渐增加。

2. 门店数量大增,但销售增速较慢

前三个季度,苏宁全渠道商品销售规模(包括线上线下自营及开放平台,以及提供物流、金融、售后等服务)为2348.83亿元,同比增长41.9%。其中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1,379.54亿元(含税),同比增长70.9%,线上占比为58.7%。

但若基于以上数据计算,苏宁线下和其他业务销售规模为969.29亿元,同比增长为14.3%。而2017年,苏宁线下销售规模为1166.47亿元,增速为8.1%。

苏宁线下销售规模是有增长的,但是在线下开店数量大增的情况下。等苏宁小店从苏宁的财报剥离,这个增速很可能会下滑。对比开店数量,苏宁一些门店的同比销售可能在下降。

3. 费用占比上升

苏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则从去年同期12.8%,上涨至13.5%。这意味着苏宁在人员、门店、物流和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投入占比在上涨,也说明了苏宁的智慧零售还没有到优化资源效率的阶段。苏宁维持增长,更多还是靠加大资源投入。

看来,苏宁虽然号称“主流零售行业中唯一具备线上线下双向销售及服务能力的企业”,仍是只能保证线上的发展,资源投入之后的成果都还未显现。

不止是苏宁,这也是目前零售业的普遍问题,例如永辉和三江等也在做新零售探索的传统商超,都出现营收平稳增长,但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严重的情况,也都是下滑状态。

虎嗅・高街高参在《净利润集体下跌,永辉、新华都等传统商超被盒马带坑里了?》一文已经提到这个问题。在持续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业务要盈利的双重压力下,线下传统零售进入转型阵痛期。至于会持续多久,则要取决于转型投入的回报周期,商品、物业、人力等都是可控的因素,但技术投入能多久产生效益,则难以从外界寻找准确的参照。

标签:

作者: 高街高参-范向东

来源: 高街高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