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老去了的重庆创业“独角兽”
从相对数量上看,在全国 32 个省及直辖市中,重庆市的创业公司数量排在第 15 名,但是从绝对数量上来看,重庆创业公司数量不及北京的 1/20、上海的 1/10,在数量上与天津持平。
提起「重庆」+「互联网公司」,你能想到什么?
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重庆的互联网创业在过去几年的数据表现。
以下「创业公司」均仅指「互联网创业公司」
从相对数量上看,在全国32个省及直辖市中,重庆市的创业公司数量排在第15名,但是从绝对数量上来看,重庆创业公司数量不及北京的1/20、上海的1/10,在数量上与天津持平。
据IT桔子数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重庆地区新成立661家创业公司,新成立的公司数量呈现倒U型走势。
2014年起互联网产业迎来大爆发,当年重庆新公司的成立数量是2013年的两倍以上;2015年重庆市的互联网创业热度达到最高峰,当年创业公司数量达到169家,但从2016年起创业热度趋于冷静,新成立公司数量呈「直线」下降态势。
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仍正常运营的公司涉及企业服务、本地生活、电子商务、金融、汽车交通、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硬件、游戏、教育等18个行业。
具体来看,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企业数量最多,2013年至2018年间共成立102家,占比约16.75%;本地生活和电子商务分列二三位,分别成立77家和73家,三大行业合计占比接近四成(约为38.12%)。
在企业服务领域,重庆出现了猪八戒网、云从科技等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本地生活领域,重庆出现了「西西弗书店」「速位」「E宠商城」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江小白」等网红品牌;在金融领域,出现了「还呗」、「马上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重庆地区近六年的融资情况。
2013年至今,重庆地区披露的投资事件共321起,披露投资金额约375.76亿元。总的来说,重庆地区的投资趋势与创业趋势基本一致,投资事件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自2014年起,重庆地区的投资热度出现明显上升,当年投资事件达到31起,是2013年同期6倍多;2015年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16年投资事件数达到最高峰。2017年起,受监管趋严、再融资及减持新规等多重影响,投资事件数量有所下降。
2018年前10个月,重庆地区仅发生39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金额约126.14亿元,投资事件数量虽大幅减少,但单笔投资金额较上一年大幅上升,可见市场资金正越来越多向优质公司集聚。
比较知名的融资事件有:2018年6月,持牌消金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获得20亿元战略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40亿元,成为内资第一大消费金融公司;7月,维修平台「极客修」获得B轮融资,京东物流领投,爱回收跟投;10月,人工智能公司「云从科技」获得中国国新、广州产业基金、粤科金融等国家队基金数十亿元B+轮融资。
从融资轮次来看,重庆地区的创业公司仍处于早期阶段,A轮及之前的投资事件共154起,占比高达47.98%,早期项目占据大半壁江山。
此外,2013年至2018年间,重庆地区共有11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比在所有轮次中是最高,新三板挂牌数量的大幅上升与政府的扶持政策不无关系。据悉,对于符合条件的重庆企业,只要在新三板挂牌成功就获得100万元奖励。
从投资赛道来看,企业服务、本地生活和硬件是最受投资人欢迎的三大赛道,三大赛道合计发生159起投资事件,占比接近50%。
在企业服务领域,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已经获得4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高达26亿元;人工智能公司云从科技已经完成4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35亿。
在本地生活领域,宠物用品B2C平台E宠商城已经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中不乏IDG、深创投等明星投资机构;智能点餐工具「速位」已经完成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将近亿元人民币。
然而,放眼全国,重庆本土的创业公司和北上深广杭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今年初,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重庆无一家企业上榜――尴尬的是2016年曾上榜的企业「猪八戒网」也因为「年纪超了」而「落榜」。(科技部对中国独角兽企业评选的标准有一条「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成立于2006年的猪八戒网到2018年已经超过了10年,因而今年并没有入选。)
而与猪八戒网同期入选的「众安保险」、「掌阅科技」、「易鑫集团」、「融360」等企业在近两年均已登陆资本市场。
其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闪亮之星,虽然重庆与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创业背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显显著。
但从城市宜居程度、环境、房价、租金人力成本等角度,重庆对于年轻人和公司的吸引力也在增加,尤其是近年受北上广深虐过的一波人,去重庆也是一些人的备选方案之一。
「 根据房天下统计数据显示,重庆的置业成本仅为杭州的1/2、武汉的4/5,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而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高置业成本、高用人成本,使得不少创业企业被迫外迁。」
更利好的背景是一些大公司在重庆的动作――
目前,BAT、京东、小米、科大讯飞等巨头纷纷在重庆建厂。科大讯飞西南总部、阿里巴巴西部客户体验中心、京东西南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基地均已在重庆落户,百度与重庆长安、力帆、小康合作造智能汽车,小米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腾讯也有意将西南区域总部落户重庆。
重庆政府也许寄希望于引进BAT等巨头能快速提升重庆当地的科技水平,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希望重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成本优势,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努力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让更多的重庆企业走出去。
此外,重庆政府在摸索的另一个突破口就是对某个产业作出针对性政策支持――
重庆对小贷公司的监管设立条件较其他地区宽松,且在融资方式、杠杆率、税收政策等方面具有优惠,使得蚂蚁金服、京东、苏宁、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万达、神州数码、美的、分众传媒等传统行业龙头均将小贷公司的总部设在重庆。
附上IT桔子梳理的重庆地区知名小额贷款公司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