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便利店的2018:鲜花与雷声同行
正是资本的推动下,2018年便利店行业风起云涌,每一天、见福、Today等纷纷拿到巨额投资。
处在风口上的便利店行业吸引大量资本的追捧。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至2018年8月,便利店行业总计发生融资190次,占到大消费领域融资事件发生总数中占比达10.3%。
正是资本的推动下,2018年便利店行业风起云涌,每一天、见福、Today等纷纷拿到巨额投资。
便利店行业为何备受资本市场青睐?源于便利店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显示,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
而随着线上流量红利增长越来越困难,对用户争夺的战场又逐渐回归至线下。便利店不但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业态之一,也是最能适应新生年轻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业态,其网点分布密集,被看作是连接线上线下的绝佳场景。
2018年3月9日,西安每一天宣布获得2亿元A轮投资,由春晓资本领投;
4月,红杉资本投资了福建便利店龙头企业见福便利店,此番融资,见福便利估值约为12亿元;
4月24日,131便利店对外宣布获得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春晓资本;
6月1日 ,Today便利店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本轮融资资方为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6月2日,1号生活旗下云兜便利店融资1亿,新南方领投,弘道资本、乾丰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系统、运营和新门店的开发拓展;
11月2日,北京连锁便利店企业好邻居宣布新一轮融资,股东鲜生活主导此次好邻居股权结构优化,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旷视科技Face++为本轮投资方之一,本轮融资后,好邻居估值较去年底翻番,达2亿美元。12月11日,鲜生活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美金融资,而加上好邻居此前完成的新一轮融资,鲜生活与好邻居最近一轮的融资额总计超过1亿美元。
12月1日,河南本土社区便利店连锁品牌“爱便利”再获新一轮融资,本次B+1轮融资引入新股东及老股东跟投的方式,融资金额达1亿元,后续仍有资方陆续跟进,至此爱便利在3年的时间内拿到了四次融资,融资总额达4.35亿元。
便利店过度追求规模化给便利店企业的盈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不断扩张开店,致使企业需要背负高额的成本,不得不寻求大量资金做支撑。而资本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却也为便利店的品牌发展带来了隐忧。
2018年由于国内互联网融资平台P2P不断爆雷,一些便利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引发了连锁反应,让便利店行业隐有泡沫浮现,不少便利店关停或经营困难。
2018年8月,邻家便利店由于背后资本P2P平台善林金融暴雷资金链断裂,导致成立三年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倒闭,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9月,131便利店因投资方春晓资本暴雷,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关门倒闭,创始人失联。
11月,北京知名便利店品牌全时,被传裁员欠薪,准备出售,而随后全时便利称该消息为传言,公司正常运转,也不存在欠薪情况。不过自去年9月以来,全时的投资方复华控股却是有多家子公司被曝出存在裁员、欠薪等情况,旗下商业零售企业也陷入危机:“零售+餐饮”的社区新业态“全时生活”在北京的多处门店停业,年内拓展30家门店的计划终止;被估值10亿的地球港,运营仅三个月后就陷入“停业、欠薪”风波,黯然退场。
业内专家指出,实体零售的发展需要持续投入,当金融、资本出现行业大幅波动或者政策变化时,零售行业面临的风险开始加大,不少新兴便利店品牌都难避免的软肋,即盲目扩张、对资金重度依赖。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企业景气指数为69.5,高于荣枯线19.5,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6.8;门店景气指数为66.6,高于荣枯线16.6,环比下降6.2,同比下降7.5。企业与门店景气指数的同步小幅回落体现了便利店企业管理者与基层门店经营者对于第三季度整体经营情况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便利店的培育周期长,资本很难捞到快钱,因此资本也将趋于理性,在便利店投资上会更加谨慎,而便利店想仅凭融资实现快速开店也会越来月困难。
资本市场暴露的问题,也警示整个便利店行业的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应对外部风险的综合能力,企业应更加关注提升后台系统、供应链、商品、服务等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创新,才能走的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