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数据>2018年社消品零售总额增速创15年新低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并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并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从去年下半年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作为以往的消费旺季,今年11月、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分别增长8.1%、8.2%,位于全年低点。
汽车、家电拖累
从限额以上各类别商品零售额来看,2018年多数类别商品零售额增速不及上年同期,其中唯一一项出现负增长的商品种类是汽车类,2018全年增速为-2.4%,而汽车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总额中占比超25%。
中资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后成表示,汽车类消费增速下行是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行的主因。由此,2019年伊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因地制宜促进汽车、家电消费”等政策,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预计会取得较好效果。
中国商报记者从商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刺激汽车、家电等商品的消费将成为今年“稳增长、促消费”工作的重点。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三部分联合提出了要因地制宜促进汽车、家电消费,并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满足居民对绿色智能新型汽车和家电的消费需求,并且推动农村消费的提质扩容,支持优质工业品下乡。
不仅消费增速持续回落,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速开始出现下滑也透露了一丝隐忧。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为8.7%,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7.8%,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盘宇章表示,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存在很大潜力,汽车和家电刺激措施能在短期提振消费增长。不过,提高居民中长期消费潜力,最终还需依赖减税和调节收入分配来提高居民收入增速。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去年我国四季度居民名义和实际增速双双下滑,均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尤其是随着企业利润的走弱,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18年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8.3%,较前三季度和去年同期下滑0.5和0.4个百分点。尤其是受到农村居民消费下滑的拖累,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较前三季度下滑0.1个百分点至6.2%。
可是,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3.8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元旦之后推行的个税抵扣政策将较大幅度降低居民个税缴纳,释放消费潜力。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张瑜、王丹则表示:“在经济下行期,预计个税减税对居民消费支出边际有支撑但难改趋势下行。”
餐饮行业突破四万亿
2018年全国餐饮业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发展,迈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方向的四万亿新餐饮时代。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2018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2716亿元,占社消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5%,高于同期社消品零售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外卖、团餐、婚庆喜宴等新业态新模式领跑餐饮消费市场。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餐饮业增速放缓,2018年餐饮收入增长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去年6月,绿色餐饮成为餐饮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17号文件明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绿色餐馆行动。
2018年上半年,商务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动绿色餐饮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节约、环保、放心、健康”的绿色餐饮服务的要求,到2022年,培育5000家绿色餐厅,每万元营业收入(纳税额)减少20%以上的餐厨废弃物和能耗。
在新餐饮时代下,餐饮零售化成为突出特点。尤其是在互联网、物流冷链技术的推动下,餐饮企业呈现出新零售属性,即“堂食+外卖+外送+流通食品”。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数据显示,零售化对餐饮收入有着突出贡献。一批餐饮企业加强名菜名点的工业化,通过餐饮门店销售+零售,线上线下结合,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例如,上海新雅粤菜馆的半成品菜肴、广州酒家线上线下的餐饮食品、杭州知味观的食品工业化等。同时,月饼、粽子等季节性产品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组成。
还有年销售10多亿的广州酒家利口福月饼、杏花楼集团的杏花楼月饼,这些餐饮企业中的零售业务都已经成为集团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追求新奇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新生代消费群体成为消费主力,高体验式消费场景成为餐饮门店的新趋势。通过门店视觉设计、菜品设计、器具选用、互动设计等方面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场景,提高消费者体验参与感的各种IP餐厅粉墨登场。
此外,智能科技也在进一步优化顾客的消费体验,阿里巴巴的无人餐厅、京东的未来餐厅、海底捞的智慧餐厅等相继营业,饿了么外卖机器人也投入运行。融合体验、零售、跨界等元素的新餐饮尝试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多元化。
中国饭店协会表示,大数据应用也成为餐饮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发展,大数据信息收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在餐饮业,除了为消费者进行精确画像从而进行精准营销之外,大数据正在应用于餐厅定位、选址、经营决策、营销策划、供应链、运营管理等领域。
例如,星巴克利用大数据做新店选址、换季菜单;味多美借助口碑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并推出无人智慧面包坊;牛肉粉品牌霸蛮基于数据分析精准获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