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亚马逊+全食超市:线上线下新零售融合案例
在现实中,两个巨头到底能否做到“1+1远大于2”就值得全球零售圈关注了――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都足以写入商学院商业案例当中。
从商业角度分析,两者的结合几乎符合教科书上对于“完美收购”的一切条件,那么在现实中,两个巨头到底能否做到“1+1远大于2”就值得全球零售圈关注了――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都足以写入商学院商业案例当中。
我们先来看看在二者融合的第一周,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目前有超过800种全食超市的商品出现在了亚马逊生鲜(AmazonFresh)的页面上,其中包括从鸡蛋、芝士到冷冻食品、零食等商品。这些商品既可以通过AmazonFresh配送,也可以从亚马逊生鲜提货店(AmazonFresh Pickup)自提。
同时,亚马逊的管理层也表示,全食超市中的相关特惠产品也将通过亚马逊、亚马逊生鲜、PrimeNOW、Prime Pantry等服务送至消费者手中。此外,亚马逊的会员体系也将和全食超市打通,毕竟数据统计显示,大约有50%的全食超市消费者本身就是亚马逊Prime会员。
从实体店看,首先能看到的是一个大广告,写着“我们成长得很好(Were growing somthing good,此处双关,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种植一些好东西”)”,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全食超市内的广告
目前最明显的变化是店内出现了亚马逊的电子设备,包括Amazon Echo、Echo Dot,这些象征亚马逊未来的高科技智能家居产品。当然,这也显示出亚马逊有意将此类声控设备最终融合入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的野心
▲在全食超市店内,亚马逊Echo等设备也成了“本季精选(Pick of the Season)”
同时,在一些店铺,也将出现亚马逊的提货柜(Locker),这使得亚马逊通过全食超市实现了“线上下单线下取(BOPIS)”
▲一些全食超市内的亚马逊货柜
从商品本身看,价格也有了显著下降,这也是两者“订婚”时各大机构预测相符,毕竟全食超市在美国一直被嘲讽为“全是支票(Whole Paycheck)”,其生鲜业务也被包括沃尔玛在内的一些零售商攻击着。
这也和亚马逊一直以来通过牺牲利润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相得益彰,可以说对于传统生鲜业务的经营者带来不小压力。
不过,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认为,很难说亚马逊此次降价到底是想抢头条还是真的来抢生意,但是这是一个绝佳的公关行为。“我们相信亚马逊会不断提升全食超市的竞争力,不过此次降价的这些商品不过是全食超市所有SKU的1%而已,至少从目前看不会显著改变全食超市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定位。”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