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云米的一路狂奔还能维持多久?
互联网基因让云米一路加速到了临界点,但是跑的快总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云米大力扩充产品线探索新的增长点,进行着一场场快速的产品实验,搞好了更进一步,搞不好力大伤身。
从2014年5月成立到2018年9月上市,云米科技仅用了4年时间便登陆纳斯达克,2018年营收达25.61亿元,同比增涨了193%,可谓一路快马加鞭。
先来看一组数据,从云米之前披露的招股书和财报来看,2016年、2017年、2018年其营收分别为3.12亿元、8.73亿元、25.61亿元,整体营收体量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正在被迅速放大,但在净利润方面,与2016年的0.16亿元相比,云米科技2017年为0.93亿元,增长了473%,但2018年的净利润为0.65亿元,出现些许下滑,毛利率这一比例2016年是25.6%,2018年从2017年的31.5%回降到28.0%,激进的同时有点儿后劲不足的前兆,这也是其被指缺乏造血能力的困境所在。
目前大把的钱正花在扩大产品线研发生产和渠道市场布局上,云米的研发费用从2017年的0.61亿元增加到1.24亿元,增长了104.5%,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7年的0.9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79亿元,增长了298.3%,线下体验店数量增多至1500家,队伍大了也不好带,一般和行政费用在2018年也增加到1.35亿元。
营收三板斧,智能厨房用品同比增长1370%成爆发点
云米目前营收主要靠“三板斧”: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消费品以及增值业务,稳住根基业务探索新的营收增长点是云米的基本做法,并且云米已经抓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点:智能厨房用品。
在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方面,云米智能净水系统的收入在2016年为2.5亿元,2017年为5.7亿元,2018年为9.3亿比去年同比增长了63.0%。云米净水解决方案的核心是自有品牌和小米品牌的智能净水器,一些主要智能水净化系统产品系列包括:V1超级净水器、X系列立式沸水净化器、MI净水器等,相关的智能净水器生产线还包括MEE、C1、S1净水器和热水分配器等,这算是云米的根基起家业务。
亮点之一是智能厨房用品业务正在被迅速拉起,包括物联网智能冰箱、蒸烤一体机、洗碗机、抽油烟机和煤气炉等产品,这一板块在2016年尚无营收数据,后来从2017年的0.5亿直接增加到了2018年的7.45亿元(合1.084亿美元),增长了1370%。与净水系统相辅相成,智能厨房用品已成为云米目前重要的收入支柱之一。
其他智能产品的收入从2016年的0.2亿元,2017年的0.9亿元,到2018年已增至4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46.9%,但与净水和厨电整套的打法不同,其他品类囊括的物联网产品比较五花八门,例如W9X声控洗衣机、助手机器人、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云米还曾在招股书里透露有计划布局智能空气系统,不限于空气通风机和净化器、芳香疗法加湿器和空气传感器等,如果能在2019年开始销售这一品类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营收范围,将营收总值再拉升一个档位。
云米的消费产品收入在2016年的时候约为0.19亿元,2017年为0.87亿元,到2018年增至1.42亿元,这块收入主要和旗下互联网智能产品的销量成正比,涉及一些易于安装的可更换过滤器耗材产品等贯穿旗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些产品为云米提供了持续的收入流。
增值业务主要是云米产品激发家庭场景下的用户消费行为,通过把电商平台和接口嵌入到各种物联网产品中做集成,再与生态伙伴合作向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当洗涤剂使用不足时,当净水器检测到水过滤器需要更换时,产品可以提醒用户或者自动订购。在2016年,增值业务营收为0.19亿元,2017年为0.73亿元,2018年为3.38亿元。
从运营的整体情况来看,云米已经形成智能净水系统和智能厨房用品两驾马车拉动,其他品类智能产品摸索利润提升空间,消费产品和增值业务细水长流的基本业务状态。
挣脱小米品牌引力,大跃进试验拉高经营风险
云米新晋上市试图捕获资本市场的足够信心,但一些问题也正在凸显,在提升整体营收的态度上保持了一种非常激进的状态,而维持这种营收激进增长的方式之一是迅速扩大和大量增加产品线,制造家庭环境中的各类产品企图用全屋智能的概念打包出售。在今年的AWE期间甚至一口气推出了56款产品,研发投入成倍增加的同时,云米能否很好把控这么多条产品线带来的供应链、研发、设计、生产、库存等压力成为一大隐患,似乎透漏着一点儿当年乐视生态的味道,后继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力量支撑和健康收益循环成为值得关注的点。
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好智能家居场景下所有类型的产品,云米的每一条产品线都有可能面临相应领域玩家的竞争与围堵,且这条战线还在越拉越长。做产品的逻辑永远不会变,围绕自己核心技术去建设产品体验闭环,自己家内部的产品可以互通互联是一种闭环体验但并不是太高的生态壁垒,这也是很多智能单品不断寻求生态伙伴的行业趋势之一。毕竟,凭一己之力很难什么产品都去做,还得做得足够好达到用户期望预期,包括产品体验和质量等等。
此外,数十条产品线很难让消费者对云米这种新兴事物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明确的品牌认同感,上市后的云米正在尽力摆脱小米的品牌引力尝试独立自有品牌和产品体系的建设,已不再甘做一个附属小米产品链光环的品牌。在过去的时间里,背靠小米的大树好乘凉,上市前的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以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云米对小米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99亿元、7.39亿元人民币和6.51亿元,主要包括销售小米品牌的物联网智能净水系统以及其他综合设施,在最新的2018Q4和全年财报中,云米已经不再明面提及与小米相关的销售情况。
F2C新零售模式初具规模,精细化运营是难点
陈小平曾表示:“未来的家庭没有神经中枢,智能产品应该是分布式的网状关系、全屋智能、万物互联,消费者拥有的应该是完整的智能场景体验。”这算是云米独立发展的野望和方向,但是打包成体系化的售卖智能产品是否能被目前消费市场所接受是一道坎。
做智能家居产品的企业,模式想轻也轻不了,不管是互联网基因还是传统基因,因为产品的智能性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个体验的鸿沟,所以厂商宣传的再智能,不拿到消费者手里去体验也是没有任何感知的,于是线下体验店是云米绕不过去的环节。
云米的解决方案是实施F2C(工厂直达客户)新零售模式,覆盖1500~2000家线下体验店网络,据了解大部分采用独立门店的形式,由第三方合作伙伴经营。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亲身体验云米物联网家庭生活方式,在这种家居生活环境中体验产品之后,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商店订购或扫描QR代码,促进了捆绑产品的销售,然后将选定的产品直接交付给他们,同时也有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对在网上购买的产品进行运输、安装和维护,这样的新零售策略一定程度提高了品牌在线下的知名度和可信赖度,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商层,保留了盈利能力。就目前来看,云米线下渠道的搭建也基本形成规模,剩下的难点便是如何精细化运营人、货、场的问题,这里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
犹记得上市敲钟之际,云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小平曾公开表示要感谢两个人,一是小米的雷军让其学会了互联网方法,二是美的方洪波培养了其产业经验,两者的结合开创了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一切水到渠成。
这似乎又是一个互联网基因颇具魅力的故事,“快”字当头,一如当年小米进军手机行业成为当今国产手机一方巨擘的传奇,云米科技打出“互联网家电”的口号,抢占到了第一股的位置,相对于传统家电行业而言,互联网家电的打法是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还是一针透支未来的兴奋剂有待时间验证。
注:文/都保杰,出处:亿欧,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