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从跨境聚合支付起步 Ksher要做深B端服务

36氪   茉小莉阅读:646赞:142019-03-23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Ksher,业务从旅行场景的“跨境聚合支付”,延伸到了旅行目的地品牌商家服务和C端行中消费决策引导方面。

此前报道过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Ksher,业务从旅行场景的“跨境聚合支付”,延伸到了旅行目的地品牌商家服务和C 端行中消费决策引导方面。

该业务能够得以施展的基础环境在于,全球支付体系发生了全面升级,从现金、信用卡支付,向电子钱包支付转移,《全球支付报告》预测电子钱包在支付方式中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18%上升到2021年的46%,替代信用卡成为第一大支付方式。

随着支付方式变化,用户消费数据、互联网轨迹可以被追踪。而B 端一直存在的获客、营销、增收、会员体系等多元需求,以及C 端的便捷购物需求,也能借此顺理成章地实现,因此具有Fintch+Marketech基因的互联网公司,将有望成为电子支付时代具备综合竞争力的商业体。

此前,在跨境聚合支付业务阶段,Ksher主要提供支付方案,包括硬件、ERP系统集成、APP等 7种方案,支持多货币、多种电子钱包结算。累计签约合作了10万多家大型品牌客户,如KING POWER泰国王权国际集团、养身产业管理集团Siam Wellness Group、及多家酒店集团等;累计服务超过4 千万游客;金融服务覆盖8 个国家、8大币种;支付客单价在1000元左右,月峰值流水超过4 亿元。

从支付业务纵深切入商业服务后,加入了品牌营销、旅行电商、酒店预定、多语种点餐服务和会员体系搭建等模块,让跨语种的旅行体验更顺畅、便利。

比如,Ksher为免税店、品牌客户提供电商平台搭建服务(定制小程序、APP等),用户下单后商品可以直接送到酒店/机场(部分商家也提供离境后的直邮服务)。海外就餐总会遇到,因为看不懂而不知道该吃什么的窘境,Ksher为餐厅制作了多语种电子菜单,方便下单决策。

可以预想,菜单无障碍的下一步,将有望实现商品信息的无障碍化,Ksher表示正在尝试打通商品信息数据,未来用户扫码就能用母语了解商品。更长远的未来,即便跨文化、跨语种,人们走到任何地方、看到任何信息都是丰富、熟悉的。

Ksher创始人 &CEO周斌坦言,公司也曾在扩大规模,还是做深服务上面临选择,最终选择了后者,“相对于浅层的结算服务,F+M模式(Fintch+Marketech)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高的壁垒。”做跨境聚合支付业务,更像是通过必备的金融工具,快速获取大品牌的合作和信任,后续营销、市场服务核心还是帮助B 端建立接触用户的渠道。

周斌向36氪介绍,Ksher按模块收费,根据B 端不同的需求,单个合作方年均付费金额在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事实证明,选择做深是正确的,Ksher去年的GMV比前年增长了300%。”

在C 端用户获取方面Ksher比较重视线下场景,包括点餐场景、电商场景、机场场景(Ksher和部分国家的机场、当地政府合作,可在APP上完成落地签)。由于用户基本来自线下、且有购买数据,因此精准营销方面能根据用户画像推荐商品。目前Ksher提供的商品SKU超过5 千个,品类主要是免税商品、目的地特产等,用户离境后的复购率能达到20% 左右。

本质上讲,Ksher的商业核心是想切「自由行带来的行中消费」,为游客提供行中服务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消费信息比较少、重复率高、推荐不够智能,但Ksher由于前期有业务积累,签约商家基数量比较大,因此能给C 端提供多样的选择。

但海外目的地旅行的频次低,因此用户的长尾价值难以激发;自由行用户的互联网轨迹分散也意味着Ksher一类创业项目的用户获取难度有所增加;用户回国后,还将面临海淘平台的促销诱惑。因此,Ksher在增加用户粘性、做好服务品质以及提升离境复购方面还需要再出奇招。

对B 端业务而言,在大数据和AI夹持下的精准营销服务也是刚需,Ksher在解决完商品丰富度后,下一阶段必然要考虑商品推荐、促进用户高效决策的问题。对此周斌表示,已经开始做商家推广、短视频营销等尝试。

据悉,Ksher曾于2016年获得来自投资人钱永强的天使轮;2017年完成日本创投机构Infintty的 Pre-A;2018年获得了红杉资本的A 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金额在数千万美元。

注:文/茉小莉,出处:36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标签:

作者: 茉小莉

来源: 36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