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十年的坚持 阿里云从拓荒者变身引路人。
一群行业拓荒者,站在了一片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不管是淘宝、支付宝还是阿里云,阿里人都扮演着同一个角色――基础设施的建造者。
一群行业拓荒者,站在了一片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
2008年的阿里总裁会,王坚第一次坐在马云身边。
马云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们请王坚来做阿里云,云计算能帮客户做什么,我不知道,能帮国家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始做了。”
他还说,这个项目好比是“奔月”。
王坚不解,“马总,你是让我奔月,还是登月?奔月是不用回来的,比如嫦娥。登月是需要回来的。”
在场的另一位阿里人总结,“这件事干砸了叫奔月,干对了就是登月。”
在那个马云喊出“没有云就没有未来”的年份(2010年),贝佐斯的Amazon已经烧钱搞出了AWS,百度李彦宏认为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腾讯马化腾说“这是猴年马月才有的事情”。
几乎所有阿里人都认为“王坚是骗子”,马云撂下狠话,“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
2013年,阿里云击碎这一魔咒。自主研发的飞天系统达到5K规模,即单一集群服务器超过5000台,拿下全球第一。
互联网公司起步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找钱买服务器,连马化腾最早创业的时候,最缺的也是买服务器的钱。云的出现,让一次性的大笔投资变成即插即用的公共服务,建电站变成付电费。
到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过去四年间实现20倍增长,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第2到8名总和。国际市场上,阿里云超越IBM、Google等对手,跻身全球三大云服务商之列,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并称3A。
2019年,中台成为热词。早在十年前,阿里早已在登月计划的需求列表中加入数据大一统的标签,为中台埋下引线。2015年成立中台事业群,组建“大中台,小前台”。
在接受外媒CNBC的采访时,阿里巴巴CEO张勇这样说,“我们深信未来的每一项业务都将由云计算提供支持。我认为,云计算将成为阿里巴巴未来的重要业务。”
深谙围棋之道的原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把阿里云视为整个阿里智能商业的天元。在天元落子,不易成活。但天元一旦做活,整个盘面的征子都将成为优势。
造物者
秒杀、大促......淘宝摆出一个又一个难题,阿里的工程师被带上紧箍咒。
为了准备一次秒杀,从社会采购到安装部署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IT系统宽容量的过程,但半年以后,这项业务几乎已经不存在。
一位阿里巴巴技术专家接受财新采访时回忆,“我们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的DBA(数据库管理员)请到公司,一个晚上一张报表都做不出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微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
问题早已被高层注意到。2007年 9月28日到30日,阿里巴巴的宁波战略会,是阿里巴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会。
曾鸣回忆,战略会的地址特意从西湖改成宁波海边。“看看大海,大家能够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但秘书对宁波不太熟悉,最后关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连海在哪都看不见。大家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吵得不可开交。”
讨论到最后一晚,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战略蓝图成形,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将形成统一的数据智能,“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也是在这次会上,“登月计划”第一次被提出,阿里的数据要实现“大一统”。
2009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北京上地的汇众大厦203。在这间连暖气都没有的办公室,阿里云前员工林晨曦自带茶叶来上班,几十个人的技术团队一边哈着气,一边敲出“飞天”的第一行代码。注:文/焦丽莎,出处:蓝洞商业,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