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上半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阅读:1201赞:642019-07-31

今年以来,晋中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推动

【亿邦动力讯】07月31日消息,山西统计信息网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以下为数据公告原文:

今年以来,晋中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推动工作,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引领。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三驾马车”运行平稳,民生保障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同时,受多种内外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面临困难较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总体保持平稳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0.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4.0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7亿元,同比增长8.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相继落实到位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58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9.97%。城镇登记失业率2.39%,低于4.2%的调控目标。从“四上”法人单位就业情况看,规模稳定,劳动报酬增加。上半年,全市“四上”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6.9万人,同比增长2.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644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40元,增长12.0%。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类价格“五涨三降”,其中,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比小幅上涨,涨幅在0.8%-1.2%之间;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同比涨幅在3.3%-7.6%之间;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0.5%、1.8%。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9元,同比增长8.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6元,同比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7元,同比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2,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4亿元,同比增长12.3%。税收收入占比71.1%,增长15.0%,其中增值税增长27.0%,企业所得税增长3.3%,资源税增长35.9%,房产税增长30.0%。受益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影响,个人所得税下降4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4.7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82.7%,同比增长31.3%,增速高于全省(22.0%)9.3个百分点。

二、结构变中趋优

(一)从生产领域看,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服务业引领作用增强。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1:49.3:46.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43.1%、56.5%,服务业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拉动力之和1.0个百分点。重点服务业继续发挥带动作用。上半年,全市金融、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计实现增加值188.8亿元,占全部服务业的56.4%,占全部地区生产总值的2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1.1亿元,同比增长6.3%。全社会用电量107.8亿千瓦时,增长15.8%,其中工业用电量81.8亿千瓦时,增长16.3%。传统支柱产业煤炭工业有力支撑,完成178.5亿元,同比增长5.8%,拉动全部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7.5%。非煤工业比重提升,制造业反转趋势逐步形成。上半年,全市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112.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8.7%,较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1%,高于煤炭行业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4.2%,较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3%,高于煤炭行业增速1.5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农业增长1.2%,牧业增长1.2%,渔业微增0.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4.7%,林业下降4.2%。小麦产量总体稳定,蔬菜水果产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小麦产量2.6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蔬菜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1.5%;水果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6.7%。主要畜牧品出栏量增长。上半年,全市肉牛、肉羊和家禽出栏同比分别增长8.5%、10.8%和9.3%。

(二)从需求领域看,“三驾马车”同步发力。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8亿元,同比增长10.5%,较1-5月加快1.1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工作进度前移是投资提速的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市建安投资同比增长26.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7%。民间投资增速继续提升。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继1-5月由负转正后,增速继续提升,同比增长7.5%,较1-5月提升2.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在灵石聚义富康焦化配套项目、晋能光伏单晶PERC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项目带动下增长57.9%。高新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66.6%;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同比增长2.5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5.3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3%。民生领域投资加快。上半年,全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民生领域投资共计完成52.5亿元,同比增长88.5%,占总投资的比重为17.2%,同比提升7.1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增势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1亿元,同比增长8.5%。乡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上半年,全市城镇消费251.6亿元,同比增长8.2%;乡村消费58.5亿元,同比增长9.7%。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同步增长,均保持8.5%的增速。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提升。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7.6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较1-5月提升0.9个百分点。汽车市场消费单月增速回升明显,受“国六”排放标准7月1日起正式执行影响,各大经销商加大促销优惠力度,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6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结束前5个月单月持续下跌态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3%。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90.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8%。

进出口保持稳步增长。尽管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但全市进出口总额未出现大幅波动,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6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8.37亿元,增长10.6%;进口1.25亿元,增长35.3%。

三、新兴动能助推

(一)发展动力加快转换。

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4%,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3.7%,快于全部工业增速27.4个百分点。

商业新模式表现活跃。上半年,在6.18年中网购促销活动的带动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1.4亿元,同比增长68.6%,占全部限上零售额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在国际马拉松比赛、左权民歌汇、二青会等大型赛事活动的带动下,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4468.7万人,同比增长18.8%;旅游总收入458.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市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97.9%。

新产品生产、销售快速增长。上半年,随着吉利汽车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全市新能源汽车31470辆,同比增长160.6%;随着晋能光伏的满负荷生产,太阳能电池产量21.7万千瓦,同比增长116.5%;随着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升级,智能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5%,可穿戴智能设备类零售额成倍增长。

(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261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4594户,新登记个体户17691户。

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增多。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33%,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增长63.4%。

引才、聚才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遴选出466名英才,其中高端领军人才7名,拔尖骨干人才177名,青年优秀人才282名;入选总人数中,民营企业138人,占比29.6%。启动百名本土实用人才支持计划和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第三批引进高层次人才“551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共42人申报,其中创新人才32人,创业人才10人,主要分布在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

四、绿色发展加快

(一)新能源、清洁型能源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我市积极推动“能源革命排头兵”相关工作,新能源生产稳步提高,全市风力发电量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其中6月份增长24.2%。清洁型能源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天然气产量5203.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1.9%;热力产量1341.5万吉焦,同比增长3.8%。

(二)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是单位产品能耗同比下降。上半年,全市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0%,单位电石生产电力消耗同比下降3%,吨水泥综合电耗同比下降40.7%,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5.5%。二是加工转换效率提高。上半年,全市加工转换效率88.1%,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原煤入洗提高0.6个百分点,炼焦提高0.3个百分点。

(三)用于节能环保的投资和财政支出增强。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8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6.0亿元,同比增长65.5%。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仍然处于攻关期、新开工项目不足、工业和消费后续增长压力较大、企业效益不容乐观、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等方面。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形势,深挖潜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狠抓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山西省日前还公布了以下关键数据:

  今年以来,吕梁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平稳发展态势。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442.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增加值428.5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281.8亿元,同比增长9.6%。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2%、59.8%和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9%。第一产业占比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服务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明显。上半年,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4.8%和82.2%,其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2.2%。

  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看,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3、1.2和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小幅回升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增幅较1-5月回升2.9个百分点,较1-4月回升0.8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逾一半行业实现增长。上半年,全市26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在5%以上的5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7.9%,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酒和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炼焦业三个行业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0.7和0.3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3和0.4个百分点。

  二是多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17种主导产品产量“12升5降”。其中:原煤5643.6万吨,同比增长4%;焦炭1256.4万吨,同比增长17.9%;发电量为138亿度,同比增长29.6%;铁矿石原矿1192.3万吨,同比增长1.1%;铁矿石成品矿433.6万吨,同比增长6.5%;饲料47万吨,同比增长5.9%;饮料酒93294.5千升,同比增长22.6%;白酒90323.5千升,同比增长22.9%;水泥256.3万吨,同比增长22.6%;生铁228.9万吨,同比增长2.7%;氧化铝649万吨,同比增长9.2%;氢氧化铝941万吨,同比增长17.2%;原铝6.4万吨,同比增长8519.4%;洗精煤3179.7万吨,同比下降10.2%;其他洗煤1767.1万吨,同比下降0.1%;铝土矿115.6万吨,同比下降27.1%;钢材160.9万吨,同比下降2.7%;农用化肥3.8万吨,同比下降23.9%。

  三是非煤产业拉动强劲。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全市非煤产业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领力量。上半年,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6%,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9.1%。

  四是新兴产业快速推进。上半年,代表新动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且增速远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6个百分点。

  五是新入库企业快速增长。上半年,54户新入库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同比增长45.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个百分点,贡献率43.4%。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前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3亿元,同比下降1.2%;主营业务成本748.8亿元,同比增长5.1%。5月末,亏损企业180户,亏损面39.1%;前5月,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9.4%。

  三、投资速度大幅加快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19.1亿元,同比增长6.3%,较1-5月回升12.3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比重大幅提高。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13.2亿元,同比下降4.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21.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5:57.5:39发展为3.6:51.7:44.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

  二是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164.7亿元,同比增长30.4%。

  三是国家预算资金到位充足。上半年,全市资金来源小计132.9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到位12.6亿元,同比增长1.6倍;国内贷款到位22.3亿元,同比增长2倍;自筹资金到位80.4亿元,同比下降8.7%;其他资金来源15.9亿元,同比增长11.8%。

  四是在库项目、施工项目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市在库投资项目82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8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36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8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5000万元以下在库项目46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97个。在库房地产项目11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

  全市施工投资项目64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94个。其中,500-5000万元施工项目37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43个;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7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1个。房地产施工项目6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

  五是500-5000万元新入库项目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市新入库项目34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6个。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5.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7.3个百分点。6月份,全市新入库项目21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入库3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个;500-5000万元项目新入库17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16个;房地产项目新入库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个。6月份新入库的211个项目本年完成投资27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12.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1个百分点。

  六是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确定省重点项目12个,其中,在库项目10个,完成投资12.2亿元;确定市重点项目110个,其中,在库项目71个,完成投资69.1亿元。81个在库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1.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超1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37.1%。

  七是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26.7%;私人控股企业完成投资73.1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他控股企业投资完成33.4亿元,同比下降39.1%。

  四、市场消费平稳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5亿元,同比下降1%。限额以上消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乏力。上半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实现小幅增长,同比增长4.9%;服装鞋帽针织纺品类同比下降11.6%,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14.6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同比下降8.8%,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11.3个百分点;饮料类同比下降6.6%,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3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消费业态动力不足,消费升级态势不明显。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销售额5177万元,同比下降31.6%,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占比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个百分点。与消费升级类相关的商品中,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化妆品类分别下降9.5%和7.3%;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速分别下降29.1%和50.3%;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6.6%,较去年同期回落10.8个百分点。

  三是汽车类增幅实现小幅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销售7.6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受国家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6月份汽车销售同比增长66.9%,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

  四是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费仍然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11.3亿元,同比下降10%,较去年同期降低10.8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1.2亿元,同比增长13.9%;非税收入完成21.8亿元,同比增长33.6%。分税种看,主体税种增值税42.1亿元,同比增长8.9%;企业所得税17亿元,同比增长44.7%;资源税15.5亿元,同比增长18.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6.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教育支出28.5亿元,同比下降11.5%;科学技术支出7838万元,同比增长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3亿元,同比增长1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9亿元,同比增长0.6%;卫生健康支出25.2亿元,同比增长8.4%;节能环保支出8.9亿元,同比增长112.7%;城乡社区支出26.4亿元,同比增长47.3%;农林水支出28.1亿元,同比增长11.9%;住房保障支出6.1亿元,同比增长11.4%。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8元, 同比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9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百分点。

  七、市场物价小幅上涨

  6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5.9%,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1%,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2.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3.7%,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8%。

  八、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89.6亿元,较年初增加203.6亿元,增长8.9%,比去年同期多增38.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37.7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69.8%,住户存款比年初增加了134.9亿元,增长了8.4%。各项贷款余额1128.5亿元,较年初减少21.1亿元,下降1.8%,比去年同期少增95.9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818.2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72.5%,比年初减少了39.3亿元,下降4.6%。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5.33%。

  九、对外贸易增势平稳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额10.6亿元,同比增长8.9%;进口额8.7亿元,同比增长7.3%。

  十、邮政业务较快增长

  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4.6%;业务总量3.3亿元,同比增长24.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2806万件,同比上升8.2%,邮政寄递业务服务收入1521.4万元,同比下降6.2%。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882万件,同比增长33.4%;业务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同城业务量77.1万件,同比下降47.5%;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804.5万件,同比增长56.4%;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4万件,同比增长71.3%。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99.49,比1-5月上升了0.01。

-------------------------------------------------

  

  上半年,阳泉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重点领域投资积极向好,亮点纷呈。一是去库存效果显现。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4%,待售面积下降52.2%;二是补短板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44.3%;三是调结构有序推进。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6%,第二产业投资由负转正,实现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占据主体地位并实现稳定增长,增速为10.8%,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四是释活力政策引导。全市民间投资降幅较上月收窄7.8个百分点,较年初收窄29.3个百分点,呈现逐渐回升之势。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汾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改和综改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领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运行态势,工业经济稳中有升,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总体平稳,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产业布局得到优化,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供改成果持续巩固。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6亿元,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3%,增速分别高于上年同期和一季度4.2和2.1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1亿元,同比下降1.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2.1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6.8亿元,同比增长7.9%。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分别比1-5月和一季度加快0.2和4.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长6.0%)和全省(增长6.9%)1.5和0.6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增长8.4%。

  企业开工率逐月提高。今年年初,受春节放假和安全生产等因素影响,企业开工率较低。为积极恢复企业生产,全市上下一心,部门联动,实施入企服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分别为:79.2%、85.5%、86.8%、87.7%、86.9%,五个月内提高了7.7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速回升起到积极支撑作用。

  新增企业实现持续拉动。2019年全市新入库工业企业50户,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工业经济回升提供有力支撑。新入库企业包括16户煤炭开采和洗选类企业、9户装备制造类企业、11户建材类企业、7户发电及燃气企业、7户其他企业。上半年,新入库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8.8亿元,拉动工业累计增速增长1.8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和7.5%,分别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2和0.05个百分点。

  关联指标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7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增速比1-5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全市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用电量和企业贷款较快增长,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回升。

  三、消费市场稳步运行,旅游实现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完成5254万元,同比增长1.9倍。

  升级类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其中,五金、电料类增长29.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7%,书报杂志类增长9.4%,金银珠宝类增长11.3%。

  餐饮消费增速不断加快。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费收入1.6亿,同比增长2.1%,较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快速增长。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4148.7万人次,同比增长25.7%;旅游总收入389.7亿元,同比增长25.5%。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4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增长5.8%)和全省(增长8.2%)2.6和0.2个百分点。

  项目推进步伐不断加快。从当月投资额看,今年2-6月分别为:11.3亿元、28.7亿元、35.5亿元、49.9亿元、68亿元,呈环比快速增加的走势。

  制造业投资有力拉动。上半年,受晋南钢铁2×1860立方米炼铁高炉、沃能化工乙二醇联产等项目带动,全市制造业投资42.5亿元,增长35.3%,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

  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54.5%,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同期的49.6%提高到59.9%,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2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借力央行定向降准等利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收入质量不断提升

  据财政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0亿元,超序时进度16.3个百分点,提前44天实现“双过半”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6%,增速较全省(12.9%)高5.7个百分点。

  收入质量不断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15.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2.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92.0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增长较快的有: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07.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99.7%、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5.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2.2%。

  六、金融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704.8亿元,比年初增加202.7亿元、增长8.1%;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547.6亿元,比年初增加110.6亿元、增长8.5%。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6升2降”。1-6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2.7%。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看,食品烟酒类上涨5.5%,医疗保健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4.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衣着类下降4.2%。

  七、供改成果持续巩固,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

  “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不断巩固。5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51.8亿元,同比下降5.1%。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90.5元,比年初低1.2元。

  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和扶持力度,设立“市长创新奖”。2018年,拟奖励通才优特品质钢研发等15个项目,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入推进,我市新注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新注册市场主体2.45万户,同比增长34.3%,平均每天新登记136户,同比增加35户。

  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近年来,全市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同比增长7.9%,增速分别比第一、二产业快9.4个和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1%。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增速分别比第一、二产业快12.3个和6.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5.0%、11.6%、19.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26.3%和37.6%。

  总体看,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治污染、促转型、稳增长的多重任务,我市坚持质量效益优先,保持转型战略定力,加快优化产业布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特点。下一步,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主旋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准确把握中央和省政策举措,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本文摘编自公开信息,由亿邦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Ebrun Go整理输出,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错漏欢迎联系run@ebrun.com 沟通处理,如转载,请注明源头,并自负法律责任。】

标签:

作者: 亿邦动力网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