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本地化B2B电商的春天来了?
新经销近期在做全国快消品B2B竞争力调研报告,在全国经济排名TOP前40城市做了一系列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我们常见的如京东新通路等平台之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本地化电商。
新经销近期在做全国快消品B2B竞争力调研报告,在全国经济排名TOP前40城市做了一系列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我们常见的如京东新通路,阿里零售通,中商惠民,易久批,店商互联等平台之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本地化电商,而且从市场表演来看,均有不俗的表现。
如黑龙江的淘大庆,吉林的三省联购,辽宁的链品网,江西的肖老二,湖北的美一天,上海的快来订,超酷,重庆的易生活,江苏的牛电商,成都的蓉城易购,惠进货,昆明的云商通等等。
这些平台创始人的身份,大多都是快消品行业的从业者,或者是经销商为主,也有少部分的互联网从业者,回到家乡后,在本地联合经销商创业。
在运营模式上,以统仓统配切入的模式居多,通过统仓统配,实现共享物流,在共享物流的基础之上,做订单交易平台。
新经销发现这些本土的经销商创业的平台不论是从覆盖率,渗透率,还是交付能力,终端服务能力上,都充分发挥了地头蛇的优势,获得了小店主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这让笔者最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我忽然觉得,本地化B2B电商的力量在慢慢崛起。
为什么这么说,
1,经过大平台的教育和引导,大多数小店已经普遍接受了B2B订货的形式。
2,全国性平台,在本地化方面,在环境熟悉程度上,远不如经销商的优势大。
3,经销商转型做B2B,有相当一部分的流量是线下存量转移到线上,如南京的牛电商,就是先将自身线下的交易转移到线上,再慢慢扩充品类。
4,经过两年的市场教育,经销商普遍的接受了统仓共配的第三方仓储物流形式,这类的存量向线上迁移,要比全国性电商采买上线容易的多。
5,前面提到过,大平台在各地分公司的运营管理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缺陷,但是经销商自己创业,在管理上,要精细的多。
6,拓客的业务员本身就是经销商业务员,客情都比较到位。
B2B对行业的改造,现阶段还不能脱离存量的上线,但是存量本身就在这些经销商手中,如果本地化经销商觉醒,达成共识,共同抱团变革,对自身的业务模式进行快速升级,我相信经销商做电商的困难程度,远远要比全国性的电商低得多。
另外,在业务延伸上,经销商向下做便利店,做B2C,做供应链金融以及相关的便民服务等等,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当然,笔者不是在刻意吹捧本地化电商,因为本地化电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的多:
1,商业模式的问题:单品切入的经销商,竞争对手不上线,撮合模式,存量搬不参与。
2,多家联合的经销商,在合作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问题。
3,缺乏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
4,资金实力有限。
5,创始人的认知天花板。
6,缺变现路径。
7,不受资本市场青睐。
8,扩张难度较大。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克服,在商业模式上,很多经销商经过探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在信息系统支持上,全国也有大量的第三方的电商系统可选择,如海鼎千帆,订货宝,中科商软,成普,店小伙等等。
在变现路径上,我觉得只要是在本地做好电商,就一定会有价值,可以通过地区之间的平台联合,兼并,整合,一样可以成为一方霸主,而且目前也有不少资本方陆续注意到了本地化做的不错的电商平台。也有一些资本愿意给这样的平台给予支持等等。
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你不做,自然就会有别人来本地替你做,从供销渠道发展的趋势来看,规模化,信息化,公交化,一体化,封闭化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趋势了。
中国消费品的渠道,过去20年,是品牌商做主导,但是未来20年,一定是做零售体系的供应链做主导,零售门店进货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封闭,如果经销商不变革,最后的结果是,京东搞定100万家,阿里搞定100万家,其他平台陆陆续续再覆盖几百万家,能够给经销商留下的门店还有多少?所以,不是革掉经销商的命,而是B2B升级了零售门店,不需要做零供的经销商了。
注:文/赵波,公众号:新经销(ID:zbwx1585481767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