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知乎内测好物推荐 在商业化和内容中求生存
理想是玩不过资本的,现在的知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分享社群,它跟今日头条那种内容聚合平台也没本质差别。
“理想是玩不过资本的,现在的知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分享社群,它跟今日头条那种内容聚合平台也没本质差别。”
“我都已经不知道知乎现在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了。”
在曾经还是知乎重度用户的讨论声中,内容越来越“水”的知乎似乎是他们无法停留在平台的最大痛点。近几年,知乎在一轮轮融资中向着商业化转型,并在“商业化”和“高质量内容”的夹缝中,求生存。
近日,知乎内测“好物推荐”,这是知乎基于和京东的合作在商业化上的又一次尝试。据了解,知乎和京东已经实现了打通并捆绑,被邀请的用户可以直接为京东商品导流。
官方介绍,目前,好物推荐仅对邀请用户开放,问题回答者可以在回答的文章中插入商品卡片,如果用户购买该商品,问题回答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参与“好物推荐”回答作者不能匿名发布,每篇文章的内容不得少于200字,每篇最多插入10个商品卡片,以及每天最多发布一个包含商品卡片的内容。
尽管如此,知乎本质上还是在做流量生意,并依托优质内容回答者为电商平台导流。好物推荐不是知乎第一次的商业化尝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一个月前,知乎在此方面也有所动作,8月,知乎官方账号知乎MCN小管家发文称,将正式启动MCN机构招募,同时,成为知乎认证MCN合作机构可以获得优质创作者孵化扶持、商业机会优先合作、运营绿色通道等多项激励权益等。
知乎希望以此模式,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加入知乎,来反哺知乎,从而拿到更多的用户流量。然而一个给知乎做MCN的机构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知乎的MCN生态做的并不好,因为其给客户报价和对MCN机构的报价相差太大,MCN更愿直接和客户对接。
换句话说,知乎想要商业化赚钱,却不想让头部大V的内容过于商业化,以免影响内容质量。于是,在留住高质量内容作者和商业化之间取舍,成为知乎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位重度知乎用户是这样对时代财经表示的:“我认为在中国商业的语境里,内容社区都逃脱不了一个规律:平台内容层次的格调能探多低,能容纳多大体量的人共存(稳定日活),它商业化的上限就有多高。内容社区的格局,除非把‘内容’的定位从它现有的业务盘中弱化,把‘商业’这一层扶正为主体,那么它才有可能突破原有的上限,这样大众化的知乎才是资本喜欢的体量。但那个时候,知乎肯定也不是知乎了。”
事实上,对于早期的知乎来说,“如何商业化”以及“商业化到达何种程度”都很忌讳。早在2015年,也就是知乎开始试水商业化的前夜,知乎官方就封停了与“二十四帧”有关的多个账号。知乎表示,“知乎致力于提供一个认真、专业、友善的问答社区,所有以盈利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并扰乱社区秩序的信息或相关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但是随着资本的介入,知乎不得不考虑投资人对回报率的要求。
今年8月12日,知乎完成了史上金额最大的F轮融资,总额4.34亿美元。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等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此表示,“这才是知乎开始变形的真正转折点,一直以来它以‘小众化‘和’知识深度‘来标榜自己,现在它(知乎)正在和大众化和解”
目前,知乎的营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盐选会员与商业广告。其中,知乎90%以上的营收都来自广告,剩下约10%的收入来源知识付费服务(会员)。根据知乎公布的数据,其2018年上半年商业广告营收额同比增长340%,旗下知识服务产品“知乎大学”已提供超过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付费人次达到600万。
周源曾这样形容过知乎的商业化之路,“我们的商业化做得越好、越强,解决各种各样跟你相关的社会问题就会越多,你的价值就会变得越大,这里存在目的和手段的差异。”
然而由于知乎的用户属性和社区生态,用户对广告普遍都有抵触情节,广告转化率相比较微博等平台要低。其次,知乎内容创作者赚不到钱导致大批“大V”转移社交场。今年初出走的绝大部分知乎“大V”,跟知乎的矛盾就是商业化问题。小道消息创办人、丁香园前CTO冯大辉曾在文章中表示,“优秀的内容创作者确实会涌现出来,但是,这些内容创作者并不都会长期留在知乎。出走的知乎用户跟知乎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商业化问题,知乎不喜欢用户发布广告类的内容。”
在商业化上脚步越来越急的知乎,不知是出于用户对广告的抵触情节,还是“大V“的出走生成的连锁反应,在日活数据方面一直上不去。
根据千帆指数公布的数据,截止到9月20日,知乎App的日活用户为401.3万人,同比还下降了1.5%,同是综合社交论坛的小红书的日活用户则为3076.5万人,小红书与知乎差了不止7倍的日活体量。
值得注意的是,知乎App的日活比已经衰落的百度贴吧还低。百度贴吧位列第六,知乎第十,小红书第四。
注:文/时代财经,企鹅号:时代财经,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