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造车不易 “吹风机首富”戴森放弃了

亿欧   李昂阅读:1017赞:962019-10-14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发给所有员工的邮件中宣布取消电动汽车制造项目。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发给所有员工的邮件中宣布取消电动汽车制造项目,“这不是产品失败,也不是团队失败。”戴森指出。

邮件显示,戴森曾试图出售汽车项目,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导致造车对于戴森来说在商业中行不通,所以公司才不得不停止该项目。10月11日,有戴森内部员工透露,此前的600人汽车研究团队现已全部解雇。

戴森的造车史要追溯到30年前,在1988年,詹姆斯·戴森就致力于研究环保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他对于汽车尾气污染至老鼠死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在1990年开始研发用于捕捉柴油尾气颗粒的气旋过滤器,但是当时社会大众对于环保并没有很大的关注,项目就被搁置了。

接下来戴森在开发吹风机、风扇和空气净化器等家电行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并且其在流体动力学、电池系统等方面有了很深的技术积淀,技术以及时机的成熟使得戴森开启了其造车的梦想。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 10月,戴森斥资9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固态电池公司Sakiti3。2016年,为了推进电池技术的发展,戴森公司宣布投资14亿美元建设固态锂电池厂。2017年,戴森开始建设全球供应链控制中心,并且得到了英国政府的电池发展专项资助。

2017年9月,仿佛时机成熟了,70岁的詹姆斯·戴森同样是在一封给员工内部邮件中宣布将正式进军造车行业,其间还相继挖角了前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特斯拉、英国豪华跑车制造商,还有阿斯顿·马丁等诸多车企的研发、技术人才,建立了一个523人的团队开始大展宏图,在邮件中,公司透露其将投入20亿英镑,除了一半用来开发电动汽车,另一半则用于电池的研发。

2018年,戴森表示其将在新加坡的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计划将在2019年完成首批汽车,在2021年正式下线。但是从今年5月公开的车辆的初稿图纸以及各项数据来看,戴森造车的投入成本不会太低,当然如果成功商业化,相信其定价也不会太亲民。

虽然此次戴森放弃了整车开发,但是其在邮件中指出,未来仍将会投入精力在固态电池、传感器、视觉系统、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学习和AI开发等方面,此后,以后可能会致力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对于戴森造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低估了汽车行业的复杂性,一辆汽车由几千个零部件组成,汽车是非常精密的仪器,此前也有分析师对于戴森造车的前景不看好,家电企业进军造车行业之前并不是没有,奥克斯、美的等在这个过程中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有的甚至已经退出了。

戴森此次退出造车行业相信也在社会大众的预期之内,但是内部员工被全部解雇却很突然,“2点发邮件,3点钟开完会全部600人排队拿解雇文档。”一位戴森汽车团队内部员工透露道。

近年来,随着环保的普及,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作为行业的老大哥也一直很难赚钱,蔚来李斌更是表示200亿元才只是造车新势力的起点,戴森如果继续研发造车,相信也需要不断去“输血”。

据最新的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家电设计制造公司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成为英国首富,名下净资产已达138亿美元(约人民币1223亿元)。此次连首富都放弃造车,可见进军造车行业有多“烧钱”。

而且巨额的投入背后,回报也是遥遥无期,蔚来直到现在还在不断亏损,戴森的退出相信也会给越来越多的新造车企一个警示,新造车不易,且造且珍惜。


标签:

作者: 李昂

来源: 亿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