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UPS宣布与顺丰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2018年8月,顺丰与冷链行业巨头“夏晖”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2018年10月,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
颗粒度经济的出现,不仅仅是各行各业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模式背后呈现出的共性、系统性的变化。”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2016年12月,网络上流传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早上4点起床,4:15分健身;12:45会见海南领导,13:00开始海南万达城项目签约仪式。
英国电子邮报资深记者Mary Riddell说,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
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比尔·盖茨的则是5分钟。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颗粒度,而顺丰同城急送的“时间颗粒度”同样也是“分钟级”。
10月24日,顺丰在深圳举办“顺丰同城急送品牌发布会”。
发布会中顺丰官宣其同城急送业务正式独立,新的品牌名称为顺丰同城急送。当天,顺丰集团首席战略官、顺丰同城公司董事长陈飞宣布:顺丰同城急送即日开启新起点。
这一动作,无疑给本就炙热的即时配送市场再添了一把火。
数年前,在物流快递以“天”作为时间颗粒度的时代,“211模式”(当日上午11点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日送达;晚上11点前提交的现货订单,次日15点前送达)的出现,无疑大大超出了受众的心理预期。
然而,当年为人津津乐道的“211模式”,早就成为预期内的标配服务。
24小时达、1小时达、30分钟达,乃至现如今的分钟级达,物流行业的“时间颗粒度”,通过不断迭代正在逐步细化时间单位。
而这,是趋势。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同城快递是快递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预计到2020年,同城快递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得出这个观点的不止一家。
2019年艾瑞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即时物流订单量将达到185亿单,规模将突破1312亿元,预计未来5年,行业会保持30% 以上的高速度增长,行业市场整体规模体量将超过2000亿元。
增速快、规模大,必然引来资本的持续青睐和行业内的风起云涌。据统计,2018年,点我达被菜鸟以2.9亿战略控股;UU跑腿获得了2亿元B轮战略投资;闪送完成了6000万美元的D1轮融资。
发布会现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前国内几家主要的即时配送运力平台日均订单均已达到千万级,服务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百万商家,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体验升级、服务升级的重要力量。即时配送行业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我们预计,未来5年,即时配送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而这点,在顺丰同城急送业务中已有体现。8月底,顺丰控股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其中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顺丰同城急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19年上半年,顺丰同城分板块营收增幅达129.31%。
在同城即时配送中,不少企业将该业务中的一项服务,接地气地称为“跑腿”。
以“小时”甚至“分钟”为时间颗粒度的即时配送,是点到点的直接送货。与以“天”为时间颗粒度的现代物流相比,无需经过仓储、搬运、中转、分拨等物流环节,是直接从端到端实现即时送达的物流服务,其本质是及时性。
但跑腿这件事,看似脱离了仓储、搬运、中转、分拨等物流环节,但难点依旧不少。如,作为催生即时配送的原因――复杂多元的场景以及多样的用户需求,便是产生难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布会现场,艾瑞研究院院长金乃丽认为,即时物流的诞生有两个角度。一是C端用户的需求催生即时物流行业,二是基础在于它所存在的产业推动作用,当海量的物流订单出现时,模式的变迁和优化成为了必然趋势。
这也导致,目前市场现有的即时物流场景主要集中在外卖、商超和跑腿这三种业务形态。
(即时物流场景:点线面的场景聚合成庞大的需求生态体系,来源:艾瑞研究院)
同时,从这三种业务形态中,又可衍生出茶饮、外卖、生鲜、商超、3C、文件、礼品、美妆、鲜花等大众场景,以及医药、政务、服装、鲜花、奢侈品、汽配等特殊场景。
这些场景中,有来自C端的,也有来自B端,甚至还有G端。从这些来源不同的复杂场景和需求,催生出了垂直领域中的配送服务企业。
崔忠付提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需要‘第三极’服务,同城配送业务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客户提供了更完整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配送服务定制化和消费场景的全覆盖,丰富物流服务选择,促使行业竞争实现良性循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2019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将达4.21亿人。分钟级即时配送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2019上半年美团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饿了么独立即时配送业务并开放资源,而京东也推出特瞬送业务,即时配送服务愈趋高效。在这样的环境下,顺丰将即时配送看作重要战略点确实很有必要。
各大企业布局及时配送,看似白热化的赛道实际上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竞争需要势均力敌,需要有同一范畴内的“战场”。
目前来看,超商、外卖等平台,虽做着同一件事,但分别依托自身的优势,欠缺提供即时配送综合解决方案的基因。
换句话说,基于茶饮、外卖等类型的即时配送,用户会首先想到外卖平台;基于生鲜、新零售等即时配送,用户会联想到商超平台;特殊场景的需求,又会依据不同的需求得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
就目前来说,行业中欠缺一个综合的平台。
“分钟级”背后
发布会现场,顺丰同城公司CEO孙海金解释了为什么会取名为“顺丰同城急送”的原因。
“这个品牌的关键词是‘急送’,即为顾客提供又快又好的服务。而‘同城’的意义在于,随着新零售线上线下的融合,还有本地生活的蓬勃需求,同城才是我们的大市场和聚焦者。‘顺丰’二字则代表着坚持我们的初心:顺丰的成就不仅在于市值和市场地位,更在于让千百万普通人在从事这个行业时收获了价值。所以‘顺丰’这两个字意味着我们进入急送领域仍旧坚持一贯的坚持和思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优质、高效、全场景的第三方配送平台”是此次顺丰同城急送对自己的要求。而优质、高效、全场景这三个要求背后其实只有两个字――靠谱。
事实上,哪怕是向来给人“靠谱”印象的顺丰,要达到真正意义上能落地的分钟级的“时间颗粒度”,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换句话说,要保证“分钟级”的时间颗粒度成为现实,还需要管理、技术、场景等相应的颗粒度配合。现场,陈飞还将同城急送称为“顺丰整体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战略点”,是顺丰在城市的“毛细经络”。
据,顺丰同城公司CTO陈霖介绍,全场景是顺丰同城急送必须考虑的问题,同城物流系统覆盖的业务场景是全场景的,除了传统餐饮外卖即时物流场景外,我们还承接集团速运的同城快递以及同城派件等,我们做的是广义的即时物流场景,而不是狭义的即时物流场景。
而顺丰同城急送的智能物流系统,则是把整个运营品牌及科技调度统一打包开放出来服务用户的,拥有全面开放的同城配送能力。
这套系统,涵盖了多个方面。如建立用户管理系统,为C端用户提供普通代送以及场景化的跑腿功能,同时,又面向B端用户和商户,也建立商户管理系统,为商户管理和商户运营提供系统支持。第三,为了确保配送效果最优化,还建立智能融合调度系统。第四,基于智能的配送管理、智能运力系统的运营底盘系统支撑。
对于未来的发展,顺丰同城急送有自己的目标 ―― 成为本地生活即时物流的首选服务商,为本地商家提供最优质、最多元的服务;成为个人优质生活服务的探索者,从个人配送业务开始,延伸至个人跑腿服务,再扩展至个人生活服务领域,实现个人需求链闭环;成为同城快递升级优化的迭代者,打造全新行业模式。
细化的场景倒逼技术的颗粒度细化,但背后支撑起优质服务的,还是综合实力。
2017年5月,UPS宣布与顺丰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2018年8月,顺丰与冷链行业巨头“夏晖”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2018年10月,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
整合了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和能力后,内部进一步进行重组和输出,顺丰同城急送本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观点认为:颗粒度经济的出现,不仅仅是各行各业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模式背后呈现出的共性、系统性的变化。
如,广告的投放从过去“大规模轰炸”“央视天价”为代表的影响力大、范围广等特点,转变为以今日头条、淘宝等平台的算法精准推荐;出行领域,在注入了地理位置定位、出行平台、派单算法等技术,结合位置、需求、供给等信息可以相互匹配,就能够实现动态网络的协同――减少乘车等待时间,缩短司机空车行驶距离,将出行效率提升到更高的整体水平。除此,教育、零售等行业也都在被切细、被重新划分。
换句话说,在即时配送领域,用户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综合平台,而是一个能细化需求场景、颗粒度足够细的平台。
或许,顺丰同城急送的独立,就是看到了用户未来的需求,而他也恰巧具备了这些潜质。
注:文/盒饭财经 姚谟,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