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一个被互联网捧红的菜市场能走多远?
从移动支付、到涌现出的各类平台为传统菜场提供完整供应链、配送、流量等各种工具和服务。互联网包围下的传统菜市场正在接受一波风生水起的数字化洗礼。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管理部门的芬儿姐说,来这里工作前没想到这么累,一个菜市场的工作能有多忙叨?
她本想着也就是定时下去遛几圈巡查,喝喝茶聊聊天,处理日常问题,结果菜市场火了,每天都有“意外”的状况和额外的任务。
芬儿姐告诉PingWest品玩,11月宝马和腾讯新闻联合推出“三源里叫板三里屯”活动后的一周,来拍摄的媒体“大阵仗”就来了三波,在我进门的前脚刚走了新华社的记者和一波老外,当然还有数不清的拿着自拍杆直播、拍照的网友们。
“每天光盯这些来拍摄的就盯不过来,自个儿拍东西不碍事的咱也管不了。但有时候进来好几十口子,一下就把菜市场道儿给堵了。”说到这芬儿姐皱着眉头吸了口烟。
“上回来了一堆人说是学生拍作业,我瞅着一个都40多岁留胡子了。总之市场有自己的原则,要不拿学生证,要不拿媒体函,不然这么多人和机器挡着我们还怎么卖菜?。”
除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拍摄者、媒体以外,菜市场也时不时地接到通知。像“xx国家领导人、大使点名要来菜市场逛逛”、“xx负责人今天可能要路过进来看看”,菜市场的工作人员们闻讯都要立刻忙活起来确保一切正常运行,保洁都得提高清扫地面的频率。
用芬儿姐的话说,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不是有人来要做面子工作,而是怕一点没做好就被放大。毕竟三源里菜市场太火了,大家都zei着你。
从移动支付、到涌现出的各类平台为传统菜场提供完整供应链、配送、流量等各种工具和服务。互联网包围下的传统菜市场正在接受一波风生水起的数字化洗礼。
作为第一批被升级的三源里菜市场,互联网在这里产生的效应不只是革新了工具手段这么简单,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让三源里和其他菜市场相比,它的功能性可能不止是卖菜。
毗邻使馆区,让市场吸引的流量来自世界各地;货品种类国际化,使得交易面向更宽阔的市场;30年的资历,让零售商户拥有黏性超强的客户群。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被互联网渗透得更符合消费环境的同时,三源里菜市场也升级为一个曝光度极高的流量平台,这让其同类菜场望尘莫及,自然吸引了有了营销需求的企业或公司。
换句话讲,并不是三源里菜市场卖的东西其他地方买不到,也不是这里卖的东西价格划算品质最高,而是因为这些东西摆放在三源里。
前不久,就有一家燃气灶找上门求合作,被市场管理部的芬儿姐给pass了。这几天某维电视的人又不停给她发信息。
还有想在菜市场做潮流文化的,说要搞个60人唱歌跳舞的快闪,芬儿姐明确告知对方:6个人都不行。
“我知道大多品牌都是冲着‘三源里菜市场’这几个字来的,他们把这里当成打广告的平台,做点什么就有曝光度。”芬儿姐说。
其实在三源里菜市场做过的跨界合作活动不多,2013年、2015年这里举办过关乎吃和生活的两次文创艺术展,18年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在菜市场做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新书首发,开设了一场菜市场遇见经济学的主题展。
被跨界的命运不只降临在三源里菜市场的头上,这两年“制造菜市场”营销正是一个流行的风口。
2019年3月支付宝在菜市场搞了次文案主打的广告营销;地产品牌融创将书店开进了杭州翰林农贸市场,快闪活动现场还提供休息座椅和懒人沙发,可免费取阅图书;新锐智能手机品牌realme开了一家“很呛的店”,把手机和洋葱大蒜陈列在一起,试图将科技产品与菜市场结合,加深用户品牌认知。
品牌方都盯上了菜市场这块宝地,一是这个人情味、烟火气十足的场景更易于制造反差营销的效果,再一个其独特性能让消费者形成强烈的记忆。
更特别的是,随着传统菜市场逐渐消失和生活互联网化,更让这里成为一种情感寄托,“寻找生活的气息就去菜市场”成为现代城市人治愈人生的信条。
我问芬儿姐,三源里菜市场这么红,作为管理人员对合作的活动把控是不是很严?她说绝大部分是,“毕竟菜市场就该有菜市场的样子。”
还有一部分来自菜市场的倔强,芬儿姐告诉我,很多合作方提的方案让她搞不懂这些品牌营销为何非要挤到菜市场。“三源里还是更倾向公益、生活化的活动,太高端的东西不合适。还是那句话,这里就是卖菜的地方。”
“那菜市场这次怎么和宝马这样的豪华车品牌合作了?”我不禁好奇。
“唉,主要还是因为腾讯新闻找过来。”她停了几秒接着说,“我个人是觉得之前那次艺术展挺好,和我们菜市场挺搭,也确实吸引来不少人。”
与其说三源里菜市场是第一个响应并成为无现金支付的菜市场,不如说它是被攻破,且成为移动支付展开争夺的战地的。到现在,手机支付已经从当年菜市场的“最流行”,成为了如今全覆盖、最普遍的交易方式。
而这只是菜市场“触网”的开始。
2019年1月,从选品到支付全部自营的“美团买菜”App和小程序上线;3月,饿了么联手叮咚买菜,要将买菜业务推进至全国500城;4月下旬,苏宁小店App平台上线苏宁菜场功能模块,同月盒马App也上线“平价菜场”频道。
随着城市里菜市场外迁和拆除,和迅速成长的新零售生鲜行业,互联网卖菜的风又刮到这里。
三源里菜市场就是北京地区接入饿了么平台的几大菜市场之一,市场的三个入口每天都有外卖员蹲点。一位外卖小哥告诉我,他每天到晚上7点菜市场关门前都只盯这里的单。市场里的商家有稳定的客户源,订单数量有保证,最多一天能有十几单。
81号主营调料、配料的商铺老板Kavein告诉PingWest品玩,除了来自巨头外卖平台的订单,他自己还给一家名为“JSS锦食送”的App供货。这家垂直外卖平台主要面对外籍客群,主打中高端外卖送餐和购物需求。
以上APP中,怎能没有微信的身影?三源里菜市场的老客户们也常用微信直接从商户那儿下单,然后借助闪送收货。
“除了固定发货的餐厅大客户,常来的中国或者外国的客人都成了朋友。他们把想买的东西微信发给我,就算我们家不卖的东西也能在市场里代买。”市场里一家卖菜大哥一边以最快的速度给刚下的订单备货,一边掏出手机给了我他的微信二维码,说买菜微信叫他就行。
“百度一搜三源里菜市场,能有2700万张照片。门口10个人6个人都在举着拍照,我寻思这门头怎么就这么好看。”芬儿姐感慨道。
自带流量绝对是市场天生的福气,三源里在媒体的大量曝光下流量积累越来越大,不过很可能已接近一个峰值。它在国内拥有可以“买遍世界”的美名,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货品全、小而美的菜市场。
由于属于国企,摊位租金比一般早市便宜,一年下来也就几万块钱,不少零售商户时不时向芬儿姐打听,试图在市场谋个摊位,享受一下“天时、地利、人和”。但菜市场100来家商户几乎没有过变动,品类够全,客户群和渠道也发展的够稳定,想分一杯羹很难。
114号商铺老板王文巧在菜市场卖菜20多年,她觉得三源里从一个破破烂烂的菜市场发展成现在的样子,除了被大使馆和饭店包围的地理环境,外国客户带来的机遇以及几十年积累的高粘性客户源,也少不了各家零售商的用心。
“你看有的摊子把水果摆的漂亮,包装的精美。我不在意这些,就放在塑料袋里,但我保证我的货最新鲜、价格最划算。有的卖调料的就是到处找货,我们市场基本你想买什么都能找到。”王文巧向PingWest品玩分析,“北京很难再复制第二个三源里。”
其实这说到底,三源里菜市场绝大程度上一直在做零售业最本质的事,就是商品和服务本身。技术是让它更便捷的手段,要说模式的话还有点远。
某商户向PingWest品玩回忆,大概5月份左右,有人想趁着电商的热度给三源里菜市场做个线上市集,结果没多久就黄了,平台的二维码现在还挂在市场里没摘掉。
当时她就觉得这事不靠谱:“说最简单的,这么多卖菜商户,你拿谁家的货合适?而且我记得当时说这个平台是头天下单,第二天送货。现在都闪送了,谁买隔夜的啊?”
在互联网时代火了的三源里菜市场,谁都想在风口看准时机薅一把羊毛,但不能尽往一头羊上薅。
菜市场火了,尽管琐事多、任务多,但芬儿姐和市场里的人终究还是开心的,毕竟提起三源里几个字,菜市场界没有人不夸一句牛的。
隔壁菜市场的工作人员总问芬儿姐,你们家菜市场怎么就那么火,全世界都在夸你们,芬儿姐总是一脸苦笑地回答说不知道。
不过她总觉得还是要做点什么,比如上网专搜差评,严查门口商家的摊位有没有超过戒线,督促商户的安全卫生情况等等。
她还觉得,半年多没更新的三源里菜市场官网真的还是要找两个人好好打造一下才是。
芬儿姐说,“网红”菜市场三源里之后的命运或许跟其他菜市场真没什么两样,未来它会变成什么样,亦或是消失了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至于三源里的流量效应能持续多久,芬儿姐和市场里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大部分人只是觉得,你搞你的,我卖我的,卖菜就该有卖菜的样子。
注:文/Cactus,公众号:PingWest品玩,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