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搞得怎么样了?
用户增速表现抢眼的背后,反映出无论是面对的市场增量空间,还是消费潜力,拼多多仍然处于上升期。
“5亿人都在用拼多多”。
日前,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年度活跃用户数已达5.363亿。仅用了4年时间,拼多多用户就迎来5亿大关。
用户增速表现抢眼的背后,反映出无论是面对的市场增量空间,还是消费潜力,拼多多仍然处于上升期。
消费与供给密不可分。在供给层面,拼多多“新品牌计划”也交出了一份最新答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正式成员已达85家,超过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内的企业参与了C2M定制化生产。
在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平台上以日用百货、智慧家电为主的新品牌产品,累积订单量超过2700万单。
而在新品牌计划的带动下,从今年1月至今,拼多多共推出了1200余款定制化产品,累积订单量超过5700万件。
实际上,面对下沉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以消费者为市场主导的C2M反向定制模式成为不少电商平台发力重点,它们希望利用平台数字化、营销等能力推动制造业产业带变革。
阿里聚划算推出“厂销通”系统,淘宝事业群成立了C2M事业部。京东在C2M领域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未来3年将累计发布1亿种新品及C2M产品。苏宁则发布C2M生态,重点打造C2M平台。
去年双12,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帮助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计划将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厂商,帮助他们更有效触达消费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当然,新品牌计划的核心还是想抓住整个商业链路最核心的消费者,让不管是商品价值还是消费者体验价值都回归到生产与消费两端。
拼多多的做法是,通过需求侧的改革推动中小制造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再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优势,缩短商品直达消费者路径,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带动制造业降本增效、从而帮助自身扩大新市场。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此前曾表示,新品牌计划模式是中国中小制造企业集体转型升级的探索,也是拼多多平台实践新电商模式的必经之路。
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和不匹配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消费市场始终是强渠道思维,经销商体系、商超、电商平台等渠道方先后主导了商品的分发与转化模式,决定了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体系。该模式确立了相对稳定的人货逻辑,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商品溢价普遍过高、商品有效供给率不足,以及本土品牌羸弱等现象。
此外,传统电商平台的卖货方式还是“货找人”。备货多,购买少,导致库存积压。备货少,购买多,导致库存缺货。在供需两端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下,供应链效率显得较为低下。而传统制造商强在制造,弱在品牌,在营销能力、品牌打造方面乏善可陈。
拼多多的方法是,首先是为工厂提供数据、产品开发以及定价建议,做更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其次是建立直达消费者的供需模型,大幅降低企业流通、营销、品牌触达的成本,携手创造最具价格优势的冠军单品,在短时间内通过销量规模形成品牌认知和口碑效应。
以拼多多平台上的一家名为“丝飘旗舰店”的纸品商家为例,其一款售价7.9元的6×100抽抽纸已拼超10万件。
这个原本为国内一线纸巾品牌代工的企业,原有的渠道体系十分脆弱,线下市场出现波动后,导致其经营也受到严重影响。2016年,丝飘在拼多多开出旗舰店,随后在拼多多的数据支撑之下,走上了定制化道路,迅速完成转型,成为一家自主品牌企业。
通过相关数据支撑,拼多多与丝飘对接并帮助企业设计出了新包装产品,并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帮助其实现了超3万笔订单的销售。今年,纸业品牌丝飘预计销售额突破3.5亿元,同比增长将超过75%。
实际上,这种方式有利于厘清供需之间的底层逻辑,利用互联网平台,达到“以需定产”的效果。
除了丝飘外,在家用电器领域,拼多多联合制造商松腾集团定制出专供平台的扫地机器人,还与国内最大的电视机代工厂深圳兆驰股份推出了定制款JVC电视。在家居厨具方面,拼多多与亚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工厂德力,国内顶尖锅具制造商三禾推出了一系列定制款产品。
拼多多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认为,扶持品牌的核心,是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拼多多有超过200人的数据工程师团队,专门负责基于分布式AI技术、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读懂”消费者,再经过产业专家进行转化,最后输出给上游生产。
从目前拼多多扶持的品牌来看,大部分都聚集在高频消费品类目,如家居、日化等品牌。这一类商品复购率较高,一旦形成规模优势,更容易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帮助品牌收获更多信任度。
据了解,过去3年时间,拼多多在日化、个护等消费类目上,已经培育了超过10个品牌。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已累计收到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递交的申请。
实际上,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核心“以需定产”,主打的是一种短链销售模式,砍掉中间流通环节,节约中间成本。
不过,虽然商品整体流通链路缩短,但制造商的能力与平台能力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厂商的交货时间长,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无法匹配,最终也会影响到整体转化率。此外,目前反向定制模式适用于灵活性比较强的的标品,非标品则很难把握。
对于平台来说,如何通过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帮助制造商获得匹配度十分精准的To C能力?厂商不一样,面对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如何把平台通过大数据锁定的信息,迅速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也十分重要。正如资本风口一样,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也会存在一定的窗口期。
行业数据显示,C2M模式在2018年实现交易规模175.2亿元,在整体性价比市场容量中的渗透率为4.1%,预计未来4年内将保持24.4%的复合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以需定产”作为一种新模式,促进了消费需求的转变,随着行业不断深耕,其迸发的市场能力相信也会不断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