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战“疫”中 微博为何能成为企业社交营销的标配

社会化营销快讯   小讯阅读:932赞:242020-03-03

新冠疫情期间,微博数据可视化和实时性、公开性充分展现出微博的核心价值,而大众参与,全民互动更使得社交媒体的信息高效传播优势凸显,让信息“无距”挑战。

疫情凶猛 微博“一吼天下知”

新冠疫情期间,微博数据可视化和实时性、公开性充分展现出微博的核心价值,而大众参与,全民互动更使得社交媒体的信息高效传播优势凸显,让信息“无距”挑战。

据微博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微博活跃用户规模大幅增长,平台流量连续两月增长50%及以上。平均每天,都有2亿的用户在微博上消费疫情相关的内容!而对应的,有5120万用户累计发布了3.5亿条疫情相关的博文。

同时,微博第一时间上线“肺炎防治”专区,之后升级为“抗击肺炎”专区,累计曝光量达328亿,让疫情信息实时高效的打破距离,成为民众了解疫情动态的重要形式。

新浪微博作为公共舆论场,汇聚着千万信息,也整合着千万资源,并可以让上亿人关注、围观,每次鼠标点击都是一个响亮的鼓点,这鼓点正从四面八方传来,激活了微博原有的信息传播价值潜能,使得疫情可以隔离公众距离,但无法阻挡信息的力量。

微博的社交场域力量让疫情援助吹响“集结号”

知屋漏者在雨下,知重事者在微博。

疫情期间,微博成为最快速有效的互联网求助方式。 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微博发布求助信息23.3万条,被阅读4.97亿次;有557家医院发布求助信息,覆盖251座城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之初,微博上求助信息刷屏,而如今,该类信息仅有零星出现,更多的是“感谢信”的刷屏。

为何唯有这样的变化?正是由于微博的场域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在微博上,通过多元主体、多元声音、不同力量的碰撞、共鸣、协同、行动,最后以众志成城之力,共同实现了这样的改变。

多元主体: 在微博上,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论弱小与强大。譬如那些疫区病床上,在死亡边缘孤独挣扎的病人,以及媒体、政府、权威学者,还有一线医护 、爱心企业、各国政府、公益机构等都在这个场域上发声、互动。

多元声音: 不同甚至相反的视角都可以在微博这个同一场域中互相碰撞、交锋, 形成在公开、透明的视角,这个视角是微博场域才具备的360度的视角。多元化的声音带来了碰撞与融合。

从共振到改变: 在微博场域上,随着多元主体多元声音的出现,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公益机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协同起来,众志成城,让武汉病患一“床”难求的问题快速得到改善。让所有问题以最快速度暴露,同样也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得到各方协同的努力,从而实现了改变。

以疫情期间的一个热点事件――女性医护人员的关怀案例举例。

特殊时期,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怀声音一直在微博上持续不断的出现,但在疫情初期,这些关注大多聚焦在医护物资,如口罩和防护服上。

一些微弱的个体在不断尝试,将女性医护人员面临的困难暴露给公众。由于穿上防护服,5小时不能吃喝上厕所,物资有限的情况下,这个时间甚至会被极大的延长到8小时以上,女性医护人员在生理期时就面临极大的尴尬与难堪。“血与尿一起流下”的心酸吐槽声触目惊心。

事件很快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大量的声音在微博上不断碰撞。

在看到护士群体、媒体发出的对女性医护的关注之后,宝洁就很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声音,旗下的护舒宝很快行动起来,迅速捐赠了数千箱考拉裤,直达疫区中心武汉。如今,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考拉裤这款产品,并且知道它可以满足经期8小时不脱防护服的护士姐姐的需求。过去一年我们谈论品效合一,护舒宝通过微博的场域力量在这个时候“轻松”做到了。

线下停摆的危机时刻,线上布局才是王道

危机之下,众多企业发出“如何活下去”的悲鸣,而对于之前深耕社交营销平台的企业则在危机来临时,有着更强的适应性以应对挑战,对企业容灾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1、企业疫情公益――借微博引爆声量

众多品牌在疫情期间发挥社会责任感,提供公益援助。例如蒙牛为致敬白衣天使,捐赠6.6亿牛奶,勇战疫情;伊利在微博策划抗疫公益话题#坚守共赢胜利#,联动明星矩阵发声,实现声量口碑双丰收。

2、生活工作密切关联行业――传递企业积极形象

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发展重心由线下转为线上,以行业特征切入,结合疫情舆论走向,传递“企业为大众提供惠普性服务”的积极形象。

疫情以来,线下教育举步维艰,在线教育却迎来高速增长。深耕微博的教育巨头@学而思,线上策划“线上公益朗诵接力”,期间阅读次数达4.4亿,讨论次数6.4万。

3、泛行业――倡导“健康生活”

除满足大众必备消费需求外,泛行业品牌从大众生活延伸,倡导健康生活:@OLAY,从“宅家”角度切入,祝愿网友在家美丽无恙,倡导‘健康生活’;@爱思培学生营养帮,提出“提升免疫”,为孩子提供营养守护。

4、新品上市·直播发布――掀起“线上狂欢”

疫情期间及后续疫情恢复期,线下活动转线上直播或将成为未来品牌新品发布趋势。2月13日,小米首次采取“纯线上直播”形式,发布年度旗舰小米10系列,掀起了米粉抢购的“线上狂欢。”

通过微博公域资源的加持,大V的助推,小米和小米10双双登上热搜榜,#小米10来了#发布话题获得了超过148万的讨论和超过20亿的阅读,直播观看人数更是达到惊人的1147万。

5、效果营销――营销效果提升

疫情期间,越来越多广告主趁势抓住行业机会,通过效果类广告和微博账号的深耕运营,实现了营销效果提升。

信息流配合曝光资源进行信息流投放,不仅用户好感度高,且获客成本远低于一般推广;私信配置+主页运营的方式则使用效果营销新玩法,充分发挥微博社交媒体优势。

这些样板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只有不断进行自身社交营销网络建设,在疫情危机时刻,社交营销才能迸发出巨大能量,甚至成为企业活下去的有效途径之一。

粉丝经济加持,助力企业跨越“生死劫”

社交网络上的粉丝经济是后疫情时代破局的关键点。

许多原来在微博上深耕社交、吸聚粉丝的企业,储备了大量的社交银行“资本”,这些“资本”就是度过寒冬的物资储备,如果冬天一直没来,资本可以一直良性的自我增值,而一旦冬天来临,这些资本又可以快速被利用。我们看到了太多原来深耕线上,深耕类似微博这样社交平台的企业,在危机来临时刻,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来应对挑战。

比如丁香医生,在疫情期间,发挥专业优势,制作了疫情地图,解答粉丝疫情相关的疑问,在微博上增粉超过36万。滴滴出行组建了志愿者车队,护送“抗疫”医护人员出行。这些在深耕社交的举措和行为,不仅盘活了企业的运营,还建立了企业的口碑。

后疫情时代,微博依赖自身社交优势作为平台依托,针对不同客户属性与需求推出可定制个性化营销服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用户的重要平台,微博已经建立起“内容-粉丝-用户-变现”的商业生态闭环。在广告市场细分领域上,微博在汽车、财经、娱乐、时尚、音乐、综艺、旅游、美食、体育、母婴、摄影动漫、以及时下爆火的Live Healthy解决方案、种草社区等领域均有优势资源。

此外,微博组织全站能力定制规划解决方案,与达人、品牌、消费者共建个性化营销商业生态,品牌既能从公域流量中获取粉丝、又能以粉丝积淀组成品牌私域流量,最后形成流量互相转化的营销模式,进而达成效果转化,实现多方共赢,助力品牌实现声量与销量的双丰收。

结语:

众所周知,每次危机都加速了行业的重塑和发展,此次疫情恰恰成为催化剂,加速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变革与升级。

对企业来说,主动求变才能把水盘活,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经受生死考验的企业,一味墨守现状,就只能呆在一潭死水里,遭受随时窒息的危险。而在这次突如其来疫情中,14亿国民都围观见证了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所迸发出的中国力量!

机会格外青睐于有准备的企业,疫情的黑天鹅事件是对企业的考验,当下抓住时机,借助微博充分布局,做好营销,才能经得起大风,抗得过大浪。

未来已来,春天已来,你,还在等什么?

注:文/小讯,公众号:微博营销快讯,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标签:

作者: 小讯

来源: 社会化营销快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站本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 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