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曾经的服饰巨头 能否王者归来?
从1995年到2013年,在全国拥有了近1100家门店,再后来的年里急速扩张,2012年的门店数高达5220家。
一句“不走寻常路”,让美特斯邦威与周杰伦一起根植在我们心中。周杰伦人气不减,但美特斯邦威却早已不见了昔日的荣光。和他一起没落的还有:森马,真维斯,以纯,班尼路,看看,这些好像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它居然还活着,好像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一组数据来说明其中的心酸与没落。
从1995年到2013年,在全国拥有了近1100家门店,再后来的年里急速扩张,2012年的门店数高达5220家。
然而:
在2013年至2016年,原先在公司年报具体到个位数的店铺数量被统计成了一个模糊的概数,门店也从近5200多家缩减至3900多家,四年缩减了1300多家。2017年后,在年报中门店越来越模糊,门店数量已不再提及。只在年报中提到,“本公司直营店与加盟店营销网络遍布全国。”
最高价的时候曾达到:39.57,而如今,在2块钱左右,日交易量3-4千万,属于惨不忍睹的一类。
2018年好像喘了一口气,然而2019年又陷入了亏损状态。
这是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励志故事:
一个本土休闲服饰的领军品牌来到行业拐点,一边是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挤压侵蚀,另一边是互联网大幕下淘品牌的遍地开花,可谓夹缝求生,不随波逐流,
选择迎战:邦购网、O2O战略、“有范”APP,开淘宝店……各种招数用尽,但仍然导致现在的局面。
多品牌策略,包括童装和潮牌休闲服饰,然而产品风格区别好像不大,对还是错?
看看美邦艰难的“互联网+”试错之路:
其一,上线邦购网。
2010年12月,美邦的电商平台邦购网上线。这个动作在当时相当前卫,领先于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借由这个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内扫码消费,也能实现线上购物和线下退换等多项功能。别小看这些应用,这在6年前相当新潮。
令人遗憾的是,邦购网在6000多万元打了水漂之后,于2011年10月黯然收场。原因很现实:赢利难以保障。一方面美邦在资源配置、物流配送以及营销运营上无法适应邦购网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面对诸如凡客等专业B2C服装品牌的打压,邦购网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邦购网并没有成为美邦新的业绩亮点,反而因为电商的折扣比加盟店低很多,进一步激化了内部矛盾。各种渠道上的款式、价格乃至折扣活动难以协调,让美邦的库存进一步增加。
其二,启动O2O战略――生活体验店。
在酝酿了两年之后,2013年10月,美邦正式宣布启动O2O战略。独立运营了两年之久的邦购网也被收回到上市公司体内。
消费者可以登录美邦的电子商务平台查看产品,并通过手机预约试衣。体验店内还有店员代为完成相应的服装搭配。每家店都设有书廊、咖啡吧以及花园露台等休闲设施,并提供免费Wi-Fi,方便顾客休息、上网。
这幅理想蓝图看上去很美,但在实践中,却真的成了理想。虽然美邦在体验店中花费了很多心思,但仍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两年过去,这些体验店仍然看客寥寥。很显然,占用了店面大量空间的咖啡桌和上网环境(上网台桌等),与服装零售的核心不太搭。
其三,推出“有范”APP。
尽管现实很残酷,美邦转型的步伐却一直很坚定。在2015年4月底,美邦又宣布推出“有范”APP,进一步落实它的“互联网+”战略。
“有范”APP定位为一款基于移动端的智能化创业工具和时尚配搭体验平台。根据美邦的说法,“有范”已与国外众多品牌签约,消费者能在“有范”找到的品牌不拘泥于美邦。此外,“有范”可以让用户将喜欢的衣物进行搭配拼接,做出有时尚感的图片,并在平台上分享。如果穿搭建议被人买单,还能获得相应的收入分成。
因前后两季冠名综艺节目《奇葩说》,这款APP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比较高,但是对于品牌已经老化的美邦来说,如果指望这款APP聚合的品牌与用户参与机制能为美邦带来客户黏性,进而带动美邦自有产品的销售,似乎不太现实。从市场实际表现来看,其结果也是平平。
一直在努力,效果佳不佳。结局会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