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饿了么是先硬杠美团 其次是抢夺外卖地盘
阿里给饿了么加大了对打筹码。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连续放大招之后,美团终于按捺不住了。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连续放大招之后,美团终于按捺不住了。
3月11日晚间,《晚点LatePost》报道美团到家事业群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重回外卖一线。
王莆中是百度外卖的一号员工,在美团任职期间,由于其在和饿了么的对战中表现出色,晋升为集团高级副总裁。此举被解读为美团为迎战阿里的重要举措。
不久前,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刚刚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口碑饿了么融合、调整为三个事业群:到家、到店、商家中台和创新。另有三个事业部:物流事业部(即时配送事业部),新零售和生活服务。调整后,中台将统一收集,产品将统一归至一个大团队。
随后,饿了么APP页面增设了新业务内容(电影、休闲娱乐、丽人、酒店、机票火车票、亲子、健身),点击内容可直接跳转到飞猪和淘票票等展示页面,整个消费过程都在饿了么上完成,无需跳转到其他APP。
饿了么的一系列调整只有一个目的,怎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紧紧的咬住美团的势头,并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让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和美团的这场战斗,主要由饿了么来完成。
对于美团来说,这是一次升维打击。
2018年4月,阿里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阿里集团合伙人、饿了么CEO王磊曾放言要将外卖市场打到5:5的对等份额。
然而加入阿里的饿了么,逐渐被对手拉开了差距。
一名美团人士表示,饿了么在被收购后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团队融合管理有难度,阿里收购后,老BD团队流失率高。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团外卖有美团这块基石。由于美团团购业务已经渗透到五六线城市,商家合作基础更好。即便饿了么先进入某个城市,美团外卖也能很快后来居上。
今年1月,支付宝终于在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出手了。蚂蚁金服集团CEO胡晓明,兼任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
从内部看,飞猪、饿了么、大润发、盒马等,都属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业务范畴。这些业务分散在各大业务线中的,服务方式不同,使得这些业务本身基于本地场景而融合的条件,并不是那么简单;外部原因来说,饿了么和飞猪在阿里的生态经济体中,是需要继续强化,且绝对不能拖后腿的板块。美团外卖在过去一年半,已经在原有基础上,又夺取了外卖市场20%的份额。在外卖行业增速放缓的环境下,饿了么不能有效反击,处境会越发艰难。
美团外卖有美团及大众点评两个APP导流,饿了么也需要超级流量来赋能和有效留存。同时飞猪在与传统OTA的较量中,也没有展现优势。在外界看来,飞猪正在做的事情,跟传统OTA价值一样,又没有OTA专业。
怎么样把资源力还有些单一的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增强到彼此协同的合力?已经摆到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当前主要问题。饿了么此次组织架构调整,以及进一步和阿里系各大资源融合的调整,足以让美团体验了一把阿里式的升维打击。
参战选手的变化,本质上是由战场的转移引起的。
从财报数据来看,美团去年连续2个季度实现盈利。不过,用户数量增长连续放缓,营收大头依然来自外卖业务。而营收增长,主要依靠提高商家佣金以及降低骑手费用。外卖这一门规模生意,盈利的天花板已经可以看见。
一名美团人士向《零售老板内参》表示,美团外卖的佣金一直在上调:“从0到10%到15%再到20%、25%,现在有些地方甚至连30%都签了。”商家对此也颇为不满。
饿了么口碑曾公开表示外卖业务增长已经面临天花板,并在2019年11月提出“新服务”战略,希望通过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体系化数字能力,赋能到本地生活行业,做商家的数智中台,且不再强调单纯的市场份额占比竞争。
仅仅1个月后,美团也提出了改造“下一代门店”,致力于利用数字化提升商家的经营能力。业务进入到企业服务、商家数字化。美团的及时动作跟进,表明美团也已深入到阿里数字化服务的腹地。2020年1月份,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决定退休,美团经历了最近几年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大调整。
美团的业务配置特性很罕见,表面上属于拥有外卖、营销导流(点评)、生鲜零售、酒旅、出行、企业服务等完整业务配置。仔细发现可以看到的端倪,在于美团除了外卖和本地生活服务营销之外,尚未在其他细分领域占领市场高地。而主要业务的外卖市场,又面临市场增长趋缓(或是到顶),盈利方式单一的潜在问题。美团捍卫外卖市场的绝对领先份额,可以看作是领先者的强势作风,也可以看成是领跑者对自身风险的防御。
阿里应该是看懂了美团这个风险关键点,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资源和力量,必须要在外卖主营业务上,与美团大战出一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分水岭之战。
阿里的打算和想法是,只要在外卖市场能够拉下美团一些,其他美团还没有占领市场高地的业务,阿里有更多的信心和资源可以与之对战。
阿里要打的是美团,不完全是外卖。
注:文/何寒秀,公众号:零售老板参考,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