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市场的业务逐渐恢复,可口可乐已经开始为夏天旺季销售做准备了。
“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意识到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情形,因此,我们将以不同的方式来给出指引和进行今天的讨论。”在会议一开始,詹鲲杰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里,可口可乐的运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鉴于当前面临的不确定性,可口可乐将推迟提供全年业绩指引。
在疫情影响全球多个市场的当下,他表示,虽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看到了不同的影响,但总体上预计大致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疫情爆发及采取相应的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2)一段逐渐重新开放的时期;3)回到“新常态”。
疫情及其影响的三个阶段
“消费者的心态和购物行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市场中也会有所不同,但我们预期会有一些相似的模式。”他说,“我们可以从中国市场那里学习到一些关于疫情各个阶段的经验。”
小食代留意到,在随后回答分析师提问时,他提到,可口可乐中国在1月份的表现不错,“我们年初有一个很好的开局,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月份,受封锁防疫措施的影响,销量下滑;到了3月,则开始逐步回升。
可口可乐中国业务环比改善
如今,可口可乐中国的业务正在复苏当中。
詹鲲杰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可口可乐中国系统的45家工厂已经全部复工复产。随着终端网点的重新开放,该公司看到了“令人鼓舞的消费增加的迹象”,这使得其在中国的业务环比改善。
“我们预期中国市场将会复苏,所以我们正与装瓶合作伙伴共同采取措施,以恢复增长势头,包括夏季前的促销以及增加冷柜的投放等。”他说。
他表示,可口可乐中国将沿用在疫情之前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同时进行一些调整,例如将更加关注在疫情“新常态”阶段更具有吸引力的渠道和包装。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还在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一方面,该公司在持续扩大产能。小食代介绍过,3月底,可口可乐装瓶合作伙伴――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贵州项目在贵阳贵安新区正式签约,这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布局的第46家工厂。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2.7亿元人民币(合3,800万美元),占地157亩,项目规划安装两条先进的现代化PET汽水生产线,年产能约17万吨,计划于2021年年底建成投产。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尽管面临疫情挑战,可口可乐仍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新品。例如,怡泉桃汁苏打水、美汁源汁汁桃桃桃汁饮料、醒目浓浓荔枝味汽水,以及中国定制版的COSTA咖世家即饮咖啡。这是可口可乐收购COSTA后在国内推出的首款新品。
我们再来看看可口可乐今年一季度的最新整体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6亿美元,有机营收与去年持平,归母净利润为27.75亿美元。可口可乐在财报中指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其本季度仍保持“稳健的业绩表现”,持续在非酒精即饮饮料市场中获得市场价值份额增长。
“第一季度开始的时候,我们延续了2019年的强劲势头,并成功地执行了长期战略。到2月份,除疫情爆发的中国外,我们在全球其他市场表现良好。不包括中国市场在内,我们的销量增长了3%,且按销额计算持续获得市场份额。”詹鲲杰在会上表示。
可口可乐在疫情下调整策略
但他接着指出,随着居家防护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这给可口可乐的客户和业务带来了暂时而较大的压力。
不同销售渠道的受冲击程度不一。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可口可乐很重要的“家庭以外”(away-from-home)的渠道,其中包括餐饮、便利店等主要面向户外活动的渠道,这部分业务下滑。
对于家庭消费,詹鲲杰则表示,现阶段尚未能明确判断其会维持在什么水平。“在很多地方刚开始封锁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市场,我们看到了早期人们囤货量的上升,随后开始正常化。而在其他市场,例如印度,隔离措施对家庭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外出购物减少了。”他说。
在电商渠道上,该公司则看到了显着增长。“与疫情前相比,我们一直在加速在该渠道的发展。”他说。该公司表示,正在积极推动业务加速数字化,增加对电商的投资,支持零售商和外卖服务。
可口可乐目前的2020指引
詹鲲杰表示,预计疫情将对可口可乐第二季度的业绩产生“暂时但显著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家庭外渠道销售的放缓。
不过,可口可乐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业务面临的压力是暂时的,并对2020年下半年业务的持续改善持乐观态度。目前,在生产和分销方面,可口可乐系统的产品尚未受到重大影响。
“幸运的是,根据最新的预测,我们预期第二季度是受影响最大的了(即之后会好转)。”他说。但他又强调道,疫情的发展轨迹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在可口可乐134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经历多次军事的、经济的、大流行病的危机,但始终能够在磨砺中发展壮大。与以往相比,今年我们拥有更好的实力以应对挑战。”詹鲲杰说,与装瓶合作伙伴一道,可口可乐很清楚现在和将来需要做什么:管理业务,聚焦战略,加快行动并调整投资。
注:文/何丹琳,公众号:小食代,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