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每单抽6.3元,佣金下滑近14%,美团重回亏损
在未来,不确定美团还会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哪些赛道,去继续“反哺”自己的财务数据,只能说,平台商家和新赛道创业者正在成为美团财报和股价的垫脚石。
疫情之下,美团的盈利曲线划上了休止符。
5月25日,美团发布2020年Q1财报,总营收167亿元,同比下降12.6%;与上一季度的282亿元相比,下降40%。
连续3个季度盈利后,美团再次走入亏损,本季度经营亏损1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2亿元。主要由于疫情期间外卖、到店酒旅等核心业务受到影响。
此前,在彭博汇总的分析师数据中,预计美团Q1的营收为155.89亿元,调整后净亏损11.11亿元。实际上,美团本季度净亏损,远比分析师预期的要少。
最近2个月来,美团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了70%。距离市值千亿美元,仅仅一步之遥。
此前,王兴给2020年的美团设立了3个“小目标”:市值千亿美元,成交额破万亿元,营收破千亿元。
从目前来看,市值千亿美元已经接近,营收破千亿也并不遥远,在2019年已经达到975亿。
但是,对于美团来说,成交总额达到万亿还有一段距离,2019年这一数字为6821亿元,增速32.3%;如果2020年触达万亿目标,则需要46%的增速。表面来看,成交额发生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却直接反应了美团平台的活跃度与成长性。
然而疫情期间,陷于商家纠纷、入围共享充电宝、大规模布局共享电动车的美团,四面楚歌。
或许王兴应该思考的长期问题是:本季度的亏损真的应该完全归因于疫情吗?外卖大战的2.0版会是哪种走向?不断拓展新业务的美团,四面树敌,没有朋友,它们能带给美团的长期价值是什么?
疫情对于经济具体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一季度财报体现得最为直接。
2020年Q1,美团收入167亿元,同比下降12.6%,为近2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从2018年9月上市以来,美团的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18年Q3的增速一度达到97%。
亏损主要亏在哪里?
分具体业务来看,外卖和到店酒旅构成美团两大主要收入来源,亏损也最为明显。餐饮外卖Q1收入95亿元,同比减少11.4%,日均订单量1510万笔,同比下降18.2%;到店酒旅业务Q1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31.1%。
佣金收入的减少是造成美团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餐饮外卖部分一季度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3.7%,为86亿元。
1到3月份,按90天算,简单可算出,平台平均每单抽佣6.32元(总佣金收入除以总订单数)。
不知道美团佣金收入降低,商家感觉明不明显。至少财报透露出一个用户关心的信息:外卖涨价了――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4%。
有意思的是,新业务及其他作为美团第三大业务落点,在本季度的收入为41亿元,超过了到店酒旅,同比上涨4.9%。
一直以来,美团都在尝试各种新业务,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生鲜电商等,希望通过新业务改变外卖、到店酒旅的单一局面,或为主要业务导流拉新,或与主业务共同构成稳固的三角局面。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目标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依然停留在亏损收窄。
美团在本季度到底表现如何?环比数据看得更加明显。
2020年Q1,美团总收入环比下降超40%,外卖收入环比下降近40%,到店酒旅环比下降超60%。
事实上,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旅游业的停摆,对于美团来说更为致命,也是收入环比下降最多的一个部分。在美团的业务版图中,到店酒旅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88%,远高于外卖的15%左右的毛利率。尽管到店酒旅的收入不及外卖,却能为美团贡献可观的利润。
在经营数据之外,用户、商家的危险信号也开始蔓延。一是交易用户减少200万、用户年交易笔数减从27.4降为26.2,而活跃商家在一个季度内减少了10万。
活跃商家的减少不排除疫情期间的闭店潮,但多地餐企联合餐饮协会向美团发出抗议,反映的一个长期问题是,美团如何与商家共赢?显然,这个问题目前还无解。
虽然说,疫情能够解释亏损的主要原因,但这些亏损中,有多少归美团,又有多少归疫情,同样无解。
外卖始终是美团的主力队员。但在这个领域的角逐中,始终绕不开饿了么这个对手。
巧合的是,在阿里刚刚公布的财报中,体现了2020年1-3月的经营数据。根据阿里财报,报告期内,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48.41亿元,同比下降8%。同时期内,美团的外卖收入为94.9亿元,同比下降11.4%。
从收入上来看,美团领先于饿了么,但在疫情带来的共同影响之下,外卖收入的降幅却比饿了么高出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饿了么连续4次主动为商家减免佣金,并宣布整体佣金率将保持比其他平台低3-5%。美团却陷于“商家对涨佣的控诉”之中。
抛开疫情带来的短期不利,放长线来看,这对外卖双雄过去一年的表现如何?
「电商在线」以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为时间轴进行计算(此为阿里最新财报的时间维度,同时,该时间段内美团的经营数据也已经披露),在该时间段内,阿里本地生活的收入为254亿,同比增长41%;对比美团,该时间段收入为535亿,同比增长约30%。
两者的对比最为直接地体现了在过去的12个月里,外卖市场格局的发展。美团在外卖收入上超过饿了么,但是增速明显放缓。
数据的另一面,是美团与饿了么面临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前者急于盈利,陷于佣金的种种非议之中,后者背靠着阿里经济体稳步向前。
疫情期间,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饿了么+口碑)董事长,此后,支付宝迎来一次重要改版,饿了么出现在支付宝首页九宫格之首,口碑紧随其后。
如果说美团的目标是做一个超级APP,而饿了么则直接背靠着支付宝这个超级APP。根据阿里最新财报,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财年及季度,餐饮外卖的新增消费者中有40%来自支付宝移动应用程序。
反观美团的新增用户――美团此前在财报中披露,2019年,低线城市仍然是其用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大部分新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由此可以看出,下沉市场为二者共同开拓的主战场。但结果是,美团的交易用户降至4.48亿,减少1%,上市以来首次出现降幅。
新业务能不能成长起来,对美团来说至关重要。而从新业务来看,美团始终是个“侵略者”。
不管是共享单车、网约车,还是最近入局的充电宝,王兴的策略都是: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头部玩家坐次分明、并且已经跑出盈利模式的情况下,美团带着刺刀冲进赛场。
螳螂捕蝉,美团在后。
美团的敌人也在变多。不管是滴滴的程维、摩拜单车的胡玮炜,还是共享充电宝的“三电一兽”,都不会欢迎美团的“搅局”。
从突袭程维,进军打车领域,留下程维的一句“尔要战便战”;到收购摩拜单车,胡玮炜的骑行情怀和橙色一齐消失,只留下美团黄与高频带低频的商业教科书。至于共享充电宝,美团将以怎样的姿势入局,市场猜测纷纷,引发共享充电宝行业危机的同时,也让饭店老板紧张。
尽管共享充电宝并未体现在本次财务报告中,但是新业务给美团带来的作用正在增加。本次新业务的收入41亿元,超过了到店酒旅的收入。
在本次财报中,美团新业务亏损从上一季度的13亿元,扩大3.4%至本季度的14亿元;利润率由上季度的-21.7%扩大至-32.7%。但是,经营亏损却同比收窄,经营利润率改善了32.3%。
此外,生鲜业务在疫情中表现良好。美团在财报中提到,2020年Q1在平台模式下推出的菜大全品牌,赋能传统农场的数字化运营。
这是美团难得的机遇,也是王兴坚持要在生鲜电商大战中分得一杯羹的成果。对于生鲜电商的运营,美团并未采取“后发先至”之势,而是早早地冲进赛场,布局美团买菜、小象生鲜、菜大全等业务。
但是,多数情况下,新业务于美团而言承担的是“拉新”的作用,这是美团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美团定位的超级APP来说,用户增速放缓最为致命,这是所有业务展开的基础条件,决定着外卖、到店和酒旅业务这两大核心业务的转速。美团必须极力去提高这个转速。
从王兴对新业务的布局来看,不难看出对“提高转速”的强烈需求。不管是共享单车、网约车、生鲜零售还是共享充电宝,都是拉新发动机,他们需要不断地向核心业务输入新客。
根据国盛证券的分析,美团希望搭建一个拥有庞大DAU规模的超级平台(预计在2亿以上),以增强自身壁垒,同时哺育引流新业务,实现对单业务线公司的降维打击的目的(目前美团DAU约0.63亿)。
那么,如何来提高这个DAU?共享充电宝完全符合逻辑,共享单车、网约车也是同理。王兴的业务布局一直在上演着那句“没有边界”。
在未来,不确定美团还会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哪些赛道,去继续“反哺”自己的财务数据,只能说,平台商家和新赛道创业者正在成为美团财报和股价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