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与亮眼的数据相互映衬,诸多“网红城市”吸引了密集的人流,成了朋友圈晒美食美景的重要“打卡地”,网络上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
那么,“网红城市”都有哪些?“红”起来的秘诀何在?
“网红城市”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这座城市在网络上获得高关注度,并且是正面的赞誉。
至于怎么才算是“网红城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游客人数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重庆、武汉、成都、杭州、西安、广州、南京、天津、上海和北京。
而据《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等城市相关短视频点赞量超10亿,北京更是以28.3亿的点赞量位居榜首。
无论从哪种数据看,西安、成都、重庆等众多二线城市成为这几年的“网红城市”。
为什么会是这些中西部的二线城市?其中的缘由耐人寻味。
“网红城市”的出现,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日渐流行密可不分。
这些城市,往往是借助各类火爆的短视频展现出面目可亲的城市形象,从而赢得青年群体的青睐和追捧,并直接催生出到实地体验的旅游冲动。
比如千年古都西安,在抖音上以热闹、俏皮、有趣的姿态进入网友视野,各类风景名胜、特色风俗、风味小吃走红网络,就被称为“抖音之城”。
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西安喝摔碗酒的视频一时火遍全网,收获了上千万个赞。
又如成都,最初因为一首歌曲《成都》,让无数年轻人念念不忘,这两年又因一批火爆的短视频称为网友的“打卡圣地”。
与此相似的还有重庆,国庆假期以接待境内外游客3859.61万人次成为网红城市之首,这个数字比重庆市常住人口还高700多万。
除此之外,还有武汉的长江灯光秀,让这里的江滩迅速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旅游发展。
“网红城市”的崛起虽然充满了偶然性因素,但绝非完全偶然的,且有其内在规律可循。
一方面,这些城市本身就充满文化底蕴和特色风情,具有“红”起来的前提元素。
媒体的传播,激活和放大了这些特色元素,加之高铁等现代交通方式的支撑,让“网红城市”变成现实。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具有“玩转”社交媒体的意识,很好地抢占了走红“风口”。
在一首歌、一条视频火遍全网之后,城市管理部门会迅速抓住契机,主动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宣传本地特色。
这其中,往往会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适应到主动的转变过程。
正如有报道指出,“网红城市”的出现,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城市营销的觉醒,是打造城市品牌的路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网红城市”若想一直“红”下去,其实并不容易,是对城市整体能力的全面考验。
年轻网民的“打卡式旅游”,对城市旅游的体验有非常高的要求。
爆红之后如果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网友体验不佳,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失望的“差评”,之前的好名声将随之风吹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