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企业>董明珠VS雷军,两种不同企业家的人生道路
中国企业掌门人中,有个性、有热度,且具可比性的并不多,而小米CEO雷军与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便值得一提。
论热度,两人不分上下;论能力,更是难分伯仲。一个守住了格力,一个挺住了小米,抛开董雷二人对其企业所做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位CEO的多次交锋。
第一回合:10亿赌约
2013年12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主办一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董明珠、雷军作为获奖人物一同出场。在该盛典上,董明珠与雷军就企业的不同发展模式展开激烈辩论,并立下10亿赌约。当时小米成立仅3年,雷军向董明珠下达战书:如果小米营业额能在5年内超过格力,董明珠就要输一块钱给他。董明珠则言:赌10亿。
到2018年,也就是赌约的截止时间,小米和格力全年财报显示,小米营收1749.15亿元,格力营收为2000-2010亿元,昔日“赌约”以董明珠胜出告终。不过,雷军并没有真正支付10亿元。
有趣的是,小米业绩在第六年(2019年)超过了格力。尽管如此,但董明珠在去年的一则访谈中坚称:“我们赌的期限是5年,以5年为界,还是格力赢了。”
随后,2020年8月,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会上表示,打赌是编导安排的,但自己确实是输了。“经过这次打赌,我对制造业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同时也更了解格力了。”
就目前来看,小米集团的营收已远远超过格力电器。双方2020年年度财报显示,2020全年,格力电器营收1704.97亿元,同比下滑14.97%;净利润为221.75亿元,同比下滑10.21%;小米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赌约,董明珠胜;营收,确实是小米跑出了新高度。
第二回合:我为公司代言
董明珠与雷军的共同点——两人都毫不吝啬地向外界展现自己。
其一,为自家手机代言。格力的“名牌”是空调,但不妨碍它去手机市场试试,最让消费者吐槽的是,格力手机的开机动画是董明珠。谈及这个“质疑”,董明珠曾表示:“我要告诉消费者,我是格力手机创始人,这是尊重消费者。”至今,她仍未放弃制造手机,只不过鲜有人问津。
同时,在最近央视财经的采访中,董明珠依旧认为,其个人品牌与格力品牌高度绑定无任何影响。“我的解读很清楚,就是对消费者负责任。我是这个企业的法人,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找到我。我既然敢亮相,我就是这个品牌的承诺。”
不得不说,“董姐”的这份自信在中国企业家当中少见。或许,“雷总”有得一比。
2021年1月初,小米公司官宣,雷军成为小米11代言人。随后,小米“代言人”雷军广告牌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上线。
从无形到有形,企业家已成为企业及产品的代言人,像董明珠、雷军,更是亲自上阵。
如果说要PK“表现欲”或“自恋程度”,从市面消息来看,董明珠这方面的消息要多过雷军。毕竟,去年11月,一篇题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网上引起过热议。
但笔者认为,董雷二人公开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建立在企业身份的前提之上。他们为自己的产品代言以及发表演讲、接受采访等,这都是通过企业掌门人这层身份去传达的。因此企业付出方面,两人平局。
第三回合:造车
董明珠曾言,格力和小米不在同一个平台,格力是重资产,小米则是轻资产。
但这一判断在小米造空调并扩大生态链时,就差不多可以被推翻了。再加上,小米决定造车,更是涉及制造业,入局重资产。
今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车,雷军称这将是其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造车方面,其实董明珠要比雷军早好些年。2016年,董明珠执意投资珠海银隆,意图制造新能源汽车,个人出资10亿,加上王健林、刘强东的出资额共30亿,最终“造车梦”破碎,银隆汽车至今难以起色。
相比雷军这次的“all in”不同,兴许是早先摔过大跟头,董明珠多了一份稳重及顾虑。她在近期的采访中谈到:“我不盲目跟风。新能源方面,我们在2017年投资的银隆,实际上也是看好这个方向。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它的技术储备、使用场景、需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董小姐”的两次跨界都和“雷总”做的业务相关,一是手机,二是汽车。不同的是,董明珠在这两件事上都失败了,而雷军在前者绽放光彩,格力则可为后者提供前车之鉴。
三个回合下来,董雷二人极具可比性,同时又无必要去分出高下。或许,董明珠身后是传统制造业阵营,雷军则为互联网科技等新经济阵营,只有将两者相结合,中国经济才会不断向前,中国企业家们也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