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中国有嘻哈:小众的狂欢 智能时代的悲歌

亿邦动力网   叶志荣阅读:353赞:02017-10-19

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开始需要更多小众的地下文化作为表达自己的出口。互联网和智能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且听聆志零为你道来……

【编者按】这个夏天,《中国有嘻哈》的爆火在中国掀起了一阵嘻哈旋风,这个此前不为大众熟知的词汇在一夜间成为了席卷话题圈的新潮流。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开始需要更多小众的地下文化作为表达自己的出口。互联网和智能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且听聆志零为你道来……

上周,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因为其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而获此殊荣。他和另外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2002年得主)、罗伯特・希勒(2013年得主),都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丹尼尔・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罗伯特・希勒的公开课《金融市场》,#聆志零#都曾经看过。然而,早已经忘了超过大半……

传统经济学对人有两个广为人知的假设:1、人是自利的;2、人是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则不这么看。行为经济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将真实的有缺陷的人性和人的有限理性,纳入到经济学分析方法中。与传统经济学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的“经济人”概念相对应,理查德・塞勒在其行为经济学研究中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人”的假设。

正如#聆志零#一直在说: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下图关注过#聆志零#的人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再次放这里会不会再度被妒我英才的贾总编打……)

传统经济学里的“经济人”具有明显的“自利”特性,永远进行理性的计算来满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聆志零#肤浅的理解来看:行为经济学里的“社会人”具有明显的“自恋”特性,始终难以避免因自恋而产生的认知偏见,从而在决策上因为要维护自身偏见,而无法完全基于理性计算。

“互联网人”都是“社会人”

互联网的到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很多的行为方式。前置摄像头、美图秀秀、自拍杆、补光神器、社交网络……科技的发展和网络传播的效率,让我们放大了内心无法根除的自恋。

比如,有个段子:

没错,作为“社会人”就应该追求“与众不同”。只是在追求不同的道路上,人们通常把手段当目的,“为不同追不同”,忙着消费各种新兴的标签。

比如这个夏天,据统计《中国有嘻哈》在爱奇艺上共计吸引了27亿人次的观看。仅凭这一档节目,就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了中国年轻人对嘻哈(Hip-Hop)文化的态度――从小众的地下文化到成为互联网的新潮流。《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嘻哈在中国有巨大的商业潜力,音乐只是人们开始消费它的一个借口。”

“社会人”的自恋特性需要一个出口,人们的行为改变需要一个借口。互联网刚好成了“自恋”的放大器,“社会人”行为变换的加速器。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经进入了“行为快时尚”的年代。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很多的行为,它还将更快的改变我们的行为。而我们所做的改变,有多少是经过“理性的计算”呢?更多的是:活在当下,just for fun!

“智能设备”让人更加“失智”

对于“经济人”和“社会人”两个概念的区别,理查德・塞勒总结为:“经济人”的思维如爱因斯坦般缜密,记忆力如计算机般强大,意志力如圣雄甘地般坚韧,但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平常老百姓却不是这样。

今天,智能设备从手机开始延伸到更宽广的领域,眼镜、音箱、汽车等等,即所谓的IoT(Internet of Things)。听了百度一位副总裁分享的Cloud2.0时代:IoT设备作为前端,后端则是ABC组合――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前端智能设备和后端云计算平台的协作,使得作为个体用户的计算能力和感知能力将变得更强。

今天智能手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今天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去记忆或学习了,而是有需要时通过智能手机现查。智能手机及其连接的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记忆力、未来的人工智能则可以提供缜密的思维能力、机器的躯体也能提供坚韧的意志力……那么“互联网人+智能设备”的组合会不会让我们更趋近于像一个“经济人”?

恐怕恰恰相反!对“智能设备”的过度依赖会让人们“失智”。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样作为行为经济学大咖的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人类的思维模式划分为两种:快思考模式和慢思考模式。快思考模式会更依赖直觉和经验判断,比较“顺脑”;慢思考模式需要花费更大量的精力,比较“烧脑”。人脑会习惯性的选择“偷懒”的快思考模式,而规避比较累的慢思考模式。

当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的能力越来越强之后,人们的过度依赖,会让人脑发生更多的“偷懒”行为,从而削弱人脑本来应该有的思考能力。2011年、2013年就已经有研究发现过度依赖互联网会降低人们的记忆能力,进而影响人们的认知能力。

弱化了认知能力会让我们更易于相信所见的信息。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川普大总统天天在讨伐“Fake News”的原因吧。因为互联网,我们貌似知道的更多,但“所见并非所得,知道并非得到”。认知能力的下降,会让人的行为更易受自我偏见和环境的影响,更具有“社会人”的特性,而非“经济人”的理性。

……

有一年《时代》杂志把影响力很大的“年度人物”给了“你”。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的时候少了一个“你”。

在这样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已经难以用统一的模型来概括快速变化的互联网社会下人们的经济行为。互联网让我们走进了“行为快时尚”的年代,“互联网人”都是“社会人”。在认知迭代、社群裂变的时代,人们的经济组织方式势必会因行为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肯定有很多新的经济组织形态出现。也许最好的“行为经济学”实践场就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也许下一个诺奖会叫上你……

标签:

作者: 叶志荣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