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又一款知识付费产品出现了 这次针对程序员

好奇心日报   徐?阅读:467赞:02017-10-22

10月17日,在QCon软件开发大会上,以媒体和会务业务起家的极客邦科技(Geekbang)推出了一款订阅式知识付费产品,“极客时间”。

10月17日,在QCon软件开发大会上,以媒体和会务业务起家的极客邦科技(Geekbang)推出了一款订阅式知识付费产品,“极客时间”。

目前,极客时间iOS版已经上线苹果的App Store,而Android版本还在研发当中。

极客邦科技创立于2007年,旗下主要是技术新闻网站InfoQ、在线技术教育StuQ和技术社区EGO 3个业务,另外也做孵化器、图书出版等,号称为100多万技术从业者提供服务。

QCon软件开发大会则是2009年被引入中国,面向高端技术人才的技术分享会议。

按照官方说法,这款app的目标人群是更广泛的技术从业者,包括大学生和刚入职的技术人员。内容上则包括技术类新闻资讯、编程语言介绍,以及相关从业者的博客,涵盖技术、运维、管理三个主题。其中一部分内容来自于InfoQ新闻网站。

极客时间主推是付费专栏,以图文或语音的形式呈现内容。已经上线的有3个为期1年的技术类专栏,定价199元。这些专栏由极客邦科技的内容编辑跟专栏作者一起协同制作。

例如,手工艺品电商公司Etsy的数据科学主管洪亮?讲解“AI技术内参”,内容包括组建数据科学团队时的参考标准,包括研究人员熟悉的数据分析工具语言、所需要的团队大小等;其它还有像资深架构师徐飞讲述做媒体播放器的RealNetworks的历史,并分析其跟竞争对手微软、苹果的竞争状况。也有谈论个人职业生涯,并提供一些经验分享。

负责极客时间这款产品的是极客邦科技总裁池建强。他今年2月加入极客邦之前,曾在锤子科技担任云平台研发总监,在国内技术圈子里有颇高的知名度。他希望极客时间在年底前推出10个付费专栏,积累过万的付费用户。近期极客邦科技在谈的一笔融资,一部分也将用于投入到签约专栏作者上。

对于极客邦科技来说,极客时间目前是最高优先级的产品。池建强表示,后续会把技术类在线课程StuQ的一部分内容,以及技术社区EGO接入到到极客时间内。

按照规划,极客时间这款产品对标的用户只是技术从业者的第一个圈层,适应他们更碎片时间的需求。这部分人群的共同点是刚刚进入职场或转型不久,希望加强对技术的理解,同时为找新工作提升技能。在技能培训领域,这是最直接数量也最为庞大的需求。

第二个圈层,是面向进阶型技术从业者。他们一般是在开发岗位上工作了3-5年甚至更久,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

极客邦旗下的EGO技术社群主要由这部分人群构成。通过专家论坛、走进知名大公司、闭门会议等形式,EGO帮助会员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领导或方向性问题。

EGO会员采用推荐制,每位申请人都需要拥有至少5年的技术工作经验和2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带过30人以上技术团队。在北上广深和杭州、成都这六个城市有EGO落地的分会,会员人数在340左右。

而第三个圈层的服务对象职级更高,主要面向公司的CTO或高级架构师,通过高端游学和小规模论坛开拓思路和视野。

换句话说,池建强希望用极客时间一款产品覆盖极客邦大部分的目标用户,并整合原来比较分散的产品和服务。

不过从经营角度看,极客时间是一款非常重运营的产品,联系作者制定专栏主题、在更大众的技术从业者中推广,线下活动的运维等,牵涉到的环节非常多。

相比知乎Live、得到、喜马拉雅FM等知识付费平台,极客时间在推付费专栏上也需要吸纳更多的作者,据说其拥有3000人左右的潜在签约专栏作者。但后续可能会增加的线下培训服务,极客邦科技就需要足够多的人力来保证会员的体验。

过去1年知识付费产品就没有停下来。知乎Live、果壳的分答、得到、喜马拉雅FM,再加上网易云音乐。不过,起步最早的知乎在这项业务上获得的收入远不能覆盖其支出,收入对于大部分的作者、讲师来说也很难说有吸引力。

此前《好奇心日报》分析了知乎Live上线一年的作者收入、场次和知乎为此投入的人力资源,知识付费产品还没能撑起知乎为此付出的至少1亿元人力成本,大部分的讲师需要持续讲课才能有不错的收入。

从十年前InfoQ网站开始到现在,极客邦科技运营了多年的技术社区。但极客邦科技能不能将这项新业务做好还很难说。目前100多人的团队里有10多人在负责极客时间这款产品,后续随着运营力度变大,极客时间在人力、应用推广渠道的支出都会高出不少。

标签:

作者: 徐?

来源: 好奇心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