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外卖市场集体失速 美团 饿了么盯上智能取餐柜
近日,美团、阿里巴巴纷纷公布一季报。据其财报披露的数据不难发现,外卖收入的增速在明显下滑,而智能取餐柜则成为他们降本提效的手段之一。此外,在疫情的催化下智能取餐柜也得以快速发展。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红利见顶 美团 饿了么纷纷降速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服务营收为104.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运营亏损为65亿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94.43亿元;经调整EBITA为-54.8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52%;去年同期经调整EBITA为-66.3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82%。
6月2日,美团(03690)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美团第一季度营收462.7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57.0亿元,同比扩大17.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减少7.8%。其中,餐饮外卖业务营收241.57亿元,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7.4%。
美团的收入增速再创新低,虽然毛利率提升3.76个百分点至23.2%,但最终盈利指标并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在于以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主的公司费用居高不下。
此外,在疫情影响、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外卖骑手新政和平台佣金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不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在餐饮外卖方面不仅面临着增速瓶颈,同时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此外,美团本季度不再对外披露核心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或许也暗示着其外卖业务的增长压力。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智能取餐柜的出现,长期上看是外卖平台降本提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降本增效 美团 饿了么盯上智能取餐柜对于外卖平台来说,日益增加的骑手成本是笔不小的支出。而对于外卖员来说,进不去的小区(园区)、高楼层配送、找不到地址等诸多变量使得“最后一百米”成为抬高骑手成本的原因所在。在此背景下,智能取餐柜成为美团、饿了么重点布局的对象。
而疫情,则成为智能取餐柜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2020年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全国各地的人们几乎同时开启了长达数月的居家隔离模式。在此背景下,美团、饿了么开始试行“无接触配送”。
2020年1月26日,美团外卖在武汉试点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同年3月10日,美团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宣布将在全国投放1000台取餐柜;2021年8月5日,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美团、中国物流等共同起草《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这是专门针对外卖外送使用智能取餐柜的管理规范。同年9月16日,美团外卖宣布陆续与全国各高校展开合作,在高校铺设外卖智能取餐柜并提供高校食堂线上化服务。2022年5月12日,美团宣布面向全国1200多家三级及以上的医院免费提供智能外卖柜,以及后续的运营服务。
饿了么方面,2021年4月,饿了么宣布在上海投入1000个智能取餐柜,在全国投入3000个;9月8日,饿了么宣称智能取餐柜目前已通过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测试,成为首批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智能柜。10月26日,饿了么在深圳上线了一批配备了AED的智能柜。
在智能取餐柜的操作上,骑手到达后联系用户,告知存放取餐柜,通过二维码开柜存储后即可离开,取餐柜自动发送短信通知用户,用户凭手机尾号取货。据美团对于智能取餐柜的描述,智能取餐柜针对大型写字楼、办公区场景,通过多种配送模式的结合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即时配送难题。
具体来看,对于骑手来说,能够节省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升外卖配送效率;对消费者来说,能进行无接触收餐,提升食品安全防护、防止外卖丢失、保护个人隐私等;对物业来说,可解决外卖乱放现象,减轻管理负担。
如此看来,智能取餐柜的确有着降本提效的作用,尤其在疫情的催化下智能取餐柜的作用更加得以凸显。但优点之外也存在诸多痛点。
用户不买单 智能取餐柜前景存疑对于消费者来说,无形中也增加了其下楼取餐、错送、漏送等的时间成本。此前在社交网站上有关于“是否支持智能取餐柜”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参与者对智能取餐柜的推行持反对意见。“外卖不送上门我还不如下楼去吃。”以及“几块钱的配送费白付了吗?”成为消费者里呼声最高的两种声音。
智能取餐柜的出现,让外卖的配送多了一种选择,但若成为骑手追求便利忽略消费者体验的一种手段,反而得不偿失。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外卖配送小哥爆料称饿了么智能柜开始向骑手收费,价格在0.3-0.6元不等。
对于收费的行为,饿了么智能柜客服回应称,此前在刚推出的时候是关怀期,为了让骑手体验到智能柜的便利,所以免费。但是,由于物业费、清洁费以及电费等成本支出,导致在部分区域开始收费。
尽管智能取餐柜的推行已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用户的不支持加上对骑手收费,智能取餐柜能否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