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陈欧的求索:拥抱变化 挖掘商业背后的价值

品途商业评论   商业DNA阅读:1377赞:652017-12-15

也许在人们谈论他的形象、性格与遭遇的起伏时,并不能忽视一个基础的问题:为什么当年他能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缔造聚美的异军独起;为何时至今日,聚美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并持续地扩张城池。

最近的一次访谈,让笔者对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有了新的认知。

人们习惯这样审视陈欧:他是明星创业者,年少成名,是在美股敲钟的最年轻中国企业家;面对行业低谷与转型,他四处出击,引发热议甚至争议。

或许多年以来,我们往往只关注陈欧的个体,却忽视了他的观察与思考。

12月初,已很少公开亮相的陈欧,接受了腾讯财经《财约你》栏目专访。长达40多分钟的专业访谈中,人们看到了陈欧的另一面。他谈及流量环境的巨变,发力新赛道的真实逻辑,并对线下与线上、新零售的本质,以及聚美的边界与未来,进行独到的阐述。

也许在人们谈论他的形象、性格与遭遇的起伏时,并不能忽视一个基础的问题:为什么当年他能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缔造聚美的异军独起;为何时至今日,聚美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并持续地扩张城池。

巨变中的思考:差异化与新赛道

如今的陈欧,正在让自己“慢”下来。

面对《财约你》的镜头,他语速平缓,安静地聆听着问题。而曾经的陈欧,说话语速很快,不熟悉的人很难跟上。

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聚美过往与当下的节奏。创业初期,面对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巨大缺口与服务需求,他要带领团队战斗,需要奔跑和加速。

如今,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发生巨变,垂直电商的流量正遭遇巨头的侵蚀与挤压。变局中,他需要时刻进行观察、沉淀与思考。

陈欧在专访的伊始就坦言,时代变了。

阿里与腾讯仍在扩大城池,持续抢占着用户的时间,人们越来越趋向手机里的超级APP。

很少有人能在时代浪潮中独善其身。环境的变化,让整个垂直电商市场进入痛苦转型。

他承认聚美在原有赛道上,遭遇了流量与竞争问题。

在人们质疑聚美的股价和商业模式时,陈欧却在思考:聚美已经经历8年成长,未来的8年,它将如何生长生存,而不仅仅是成为市值更高的公司?

“阿里4700亿,腾讯4000多个亿,京东500亿,加起来1万亿”,一味固守,与来势汹汹的巨头硬碰硬,只会陷入消耗战,很难抢占用户的心智。

陈欧眼中真正的企业家,首先应具有求变的能力。“不是说陈欧把卖化妆品的事做一辈子,就叫好企业家。你应该找到新的方向,找到真正的用户价值,并且解决问题。”

现在,他给出了答案:差异化的服务与寻找新的赛道。

“只是去做巨头的子集,你很难做差异化的,所以差异化寻找点,是更关键的一点。”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流量入口、发力新的市场。他说,这是“曲线救国”。

实际上,很多领域已经拥有成熟的竞争者,他们积累得更深,奔跑的时间更长。如果选择盲目地冲上去,资金与人才很快就会显现劣势,相当于在铜墙铁壁之下烧钱。

他把目光放在那些仍未解决好大众需求的领域。

“它要有足够高的天花板,它在未来的回报,会比我们去硬碰硬更高,并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落子新零售:相比商业,更专注深耕价值

这也是陈欧会在5月份,投资街电、进入共享充电宝赛道的真实逻辑。

5G时代即将到来,短视频、手游的崛起让手机消耗着更多电量。陈欧的判断是,手机用户对电的需求会越发旺盛,但目前手机电池的技术变革,还远未落地。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曾说,人们总是关注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却忽视未来十年,那些不会变的事物,但更关键的,往往是后者。

陈欧同样关注着未来持久不变的需求。众多的消费场景中,不能随时随地用电的痛点,一直存在。

时至今日,街电占据市场80%以上的份额。12月初,其用户总量已经超过2800万。他透露, “街电单量已经远远超过聚美了。”

这些数据,是陈欧布棋未来的底气。访谈中他表示,他着眼的是线下的机会与空间。他直言,共享经济其实就是新零售:通过线下流量入口获取用户和信息,通过服务对用户进行二次唤醒。

同样是连接线下,街电与共享单车存在一些不同:用户可以实时握在手中,使用时间一般会超过一个小时,属于高质量的消费场景。

陈欧认为,街电精准的定位能力,对用户具体消费场景的了解和推荐能力,都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

但他并不急于商业变现,也不急于为线上引流。他说,聚美真正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电商业务的数据上。科技与商业的结合没有边界,“我们所有投资,其实是为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坚信它未来的价值。”

“我们宁愿给它更多时间,让它更多去摸索,更多提供价值,而把商业化放后面。”

街电的尝试,是陈欧多元布局中的一条线,这种探索的思路,还将持续进行下去。他说,在聚美内部,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项目孵化出来。“我们会保持创新的精神,即使这个创新也会被质疑。”

面对镜头,已经慢下来的陈欧,开始专注方向、价值与节奏。如他所说,“我觉得最可怕的,是不再创新。”

标签:

作者: 商业DNA

来源: 品途商业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