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数据>2018年1-12月湖南商务情况通报
外贸:进出口总额3079.5亿元,增长26.5%,其中:出口2026.7亿元,同比增长29.4%;进口1052.8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加工贸易749.7亿元,同比增长7%
【亿邦动力讯】03月13日消息,湖南省商务之窗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湖南商务情况通报。
以下为数据公告原文:
外贸:进出口总额3079.5亿元,增长26.5%,其中:出口2026.7亿元,同比增长29.4%;进口1052.8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加工贸易749.7亿元,同比增长7%。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065.98亿元,同比增长16.7%。实际使用外资161.91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实际到位内资6002.11亿元,同比增长17.7%。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0家,同比增长70.6 %;有资金到位的内联引资项目7941个,同比增长23.5%。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8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合同额9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完成营业额8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完成营业额29.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新增境外企业86家,实际投资额16.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内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38.26亿元,同比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
商务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对外贸易
1、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1-12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079.5亿元,增长2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4、中部第1,其中:出口2026.7亿元,同比增长29.4%,出口增速居全国第2、中部第1;进口1052.8亿元,同比增长21.2%,进口增速居全国第7、中部第1。此外,1-12月我省进出口增量居全国第12,出口增量居全国第10,进口增量居全国第14。12月当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95.4亿元,增长37.4%,环比今年11月增长24.3%,其中:出口301.7亿元,增长63.8%,环比11月增长30.3%;进口93.8亿元,下降9.5%,环比11月增长8.3%。
2、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2270.9亿元,同比增长33.8%;加工贸易进出口749.7亿元,同比增长7.0%;其他贸易进出口58.9亿元,同比增长62.2%。
3、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破零倍增”效果显著。从贸易主体看,一是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1-12月我省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额2136.8亿元,同比增长38.1%,高于总体增速约12个百分点,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至69.39%;二是重点企业保持较快增长。1-12月全省进出口1亿元以上企业577家,同比增加162家;三是“破零倍增”效果显著。1-12月进出口破零企业超1600家,倍增企业超700家,“破零倍增”企业新增进出口超750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约25%。
4、主要伙伴持续巩固。1-12月我省与美国、韩国、日本、欧盟、东盟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分别实现357.2亿元、165.8亿元、137.0亿元、395.2亿元和381.5亿元,同比增长22.0%、48.8%、13.6%、28.1%、40.4%。
5、“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有力。1-12月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802.6亿元,同比增长36.6%。
二、招商引资
1、制造业引资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引资占比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引资保持较快增长。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80.86亿美元,同比增长8.3%,占比为49.9%;实际到位内资2993.4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比为50.8%。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增幅分别为5.3%和17.7%,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引资占比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分别同比增长15.4%、22.9%,占比分别为46.2%、42.2%,较上年分别提高1.4、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6.8%、25.1%、12.3%,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增长1025.1%、218.5%、127.2%。实际到位内资总量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6.1%、4.4%、4.3%,实际到位内资增速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教育业,分别增长141.3%、60.3%、45.5%。第一产业引资分化较大。实际使用外资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较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414.62亿元,同比增长2.7%,较上年下降了36.3个百分点。
2、香港和泛珠三角地区等主要投资来源地实际投资增长态势良好。外资方面:香港对湘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实际使用港资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71.7%,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日本对湘实际投资6.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1%。“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实际到资2.54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国,实际到资1.53亿美元,占“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总量的60.3%,较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欧盟二十八国对湘实际投入资金同比增长3.3%,增幅较上年提升26.2个百分点。内资方面:来自泛珠三角省区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6%,占全省总额的54.8%,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来自四川、贵州、广东的到位资金额增幅居前三位,分别为42.2%、41.5%、23.8%。长三角地区同比增长12.3%,占全省总额的15.1%。京津冀地区同比增长8.6%,占全省总额的14.6%。来自中部其他五省的到位资金为780.04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省总额的13%。
3、大湘西片区引资快速增长,长株潭和湘南三市保持稳定。大湘西片区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实际到位内资增幅领跑全省。长株潭与湘南三市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的增幅、占全省
比重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洞庭湖区域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增幅分别为16%、17.2%,其中实际使用外资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省吸收外资前五位的市州是:长沙市、郴州市、衡阳市、湘潭市、株洲市。全省内联引资居前五位的市州是:长沙市、郴州市、岳阳市、常德市、株洲市。
4、园区吸收外资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省级以上园区吸收外资总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全省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8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4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53%,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2172.87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全省总额的36.2%。16个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35.9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全省总额的22.2%;实际到位内资809.44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省总额的13.5%。
5、引进500强企业成效明显,首次落户的500强企业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全省新引进120家“三类500强”投资项目217个,投资总额4878.1亿元。其中,世界500强52家、投资项目108个;中国500强59家、投资项目95个;民营500强9家、投资项目14个。属于首次落户湖南的有11家:德国大陆集团、中国台湾仁宝集团、英国保诚集团、新加坡伟创力集团、法国施耐德集团、浙商银行、北京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南控股集团、北京东旭集团、浙江柳桥集团、辽宁环嘉集团,其中5家世界500强企业都是境外企业,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项目14个,最大的项目为恒大旅游集团在湘阴投资300亿元建设的恒大湘阴文旅城项目。
三、对外经济合作
1、投资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全年新增的境外投资企业中,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占80.2%,这是我省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从投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贸易平台和制造业,从投资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东盟地区,特别是越南、泰国等鼓励对外贸易的国家。
2、投资结构优化,效益不断提升。今年备案的境外投资主要是三种类型,设立海外营销平台、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境外园区类投资,主要是企业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壁垒,通过对外投资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从投资结构来看,较以前更为合理,行业分布更广,投资方式更灵活,对省内经济社会带动效果更为突出。特别是企业对外投资带动了富余产能出境,为省内产业升级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2018年对外投资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我省境外投资设立的企业中,89.2%的企业实现了盈利,当年累计实现海外投资净利润近6亿美元,创造了近1万个海外就业岗位,带动出口超过30亿美元。
3、工程企业百花齐放,特色凸显。虽然全年完成营业额排名前列的仍以中央在湘企业为主,但省属国有企业也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7月8日,湖南建工跟进的孟加拉拉杰沙希表水处理厂项目经过三年的艰难谈判成功商签,合同金额3.25亿美元,是我省企业承接的首个国家两优贷款总承包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湖南路桥全年新签格鲁吉亚、贝宁等多个大项目,全年新签合同额近4.5亿美元,创企业历史最高纪录。
四、省内市场
1、消费品市场增速低于去年同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38.26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上涨。12月份,全省CPI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8%,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2.0%,涨幅与上年持平。
3、基本生活品类商品平稳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02.44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4%,烟酒类增长7.6%,服装鞋帽类增长7%,日用品类增长18.5%。
4、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有所回落。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1.33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年同期低6.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1%,家具类增长25.1%,五金、电料类增长2.4%。
5、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落。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50.77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629.37亿元,增长6.1%,比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家用电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0.10亿元,增长8.6%,比上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
6、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935.53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7、餐饮消费平稳增长。全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221.59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正餐实现零售额121.56亿元,增长12.3%;快餐实现零售额26.85亿元,增长13.4%。
8、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下滑。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5.11亿元,同比增长3.8%,比上年低8.8个百分点。其中,中西药品类增长10.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1%。
/files/upload/file/20190313/20190313094555_781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