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观察>生鲜零售向谁要盈利?
在资本退烧,重回零售本质之后,生鲜零售们学会将核心竞争力押注在上游供应链,用品质和服务留住用户,才能有真实复购率,才能获得持续盈利。
之前捕手志在做《生鲜零售的三道关》时,就发现整个赛道遇冷的问题,频频收到相关企业融资受挫的消息,火了有一年的前置仓,其实无论巨头还是资本都已不再感冒。所有项目都开始谈盈利,不谈投入。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之间的巷战也停了下来,原因就是资本不再追捧烧钱项目,即便是巨头也在紧盯这一赛道。
生鲜零售里的水太深,toVC、toAT、toG等各种心思满天飞,但前置仓、自提点、烧钱获客的模式实在是没有任何壁垒,巨头随便整合一下效率就比创业公司要高,而且用户留存率也更好。更何况今年房屋租金下降,更适合巨头切入,对于已经打到血红的创业者来说,有的前置仓租期过长已经让自己亏了一大笔。
同时经历过美团、滴滴这样的案例之后,阿里腾讯的投资路线已经大变,阿里要直接控制,腾讯要求你能激活自家生态,脸色都不好看。
于是去年,行业开始提冷链,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壁垒。可是在前置仓里放一台冰箱算什么冷链?蔬菜水果的冷链保险运输储藏技术过于复杂,没有三年五载积累根本跟不上!
最后,大家都选择了停止烧钱、努力盈利。于是回过头用户都跑了,以前讲的下沉市场、物流网络统统不重要,核心用户群立马变为付费能力强的职场女性,薅羊毛的大爷大妈统统排除在外。这就让核心用户群在大爷大妈身上的买菜品类,变得尴尬起来。
生鲜零售无论怎么前置仓、自提点,最终还是要尊重商业地产的逻辑,而不是一句物流网络为王就能不管不顾。
当下的生鲜零售产品普遍难用,价格系统优惠系统设置得比双十一还复杂,永远逆着用户的消费习惯而行,用户永远无法一眼得知平台上水果蔬菜一斤多少钱。以烧钱补贴为基础打造出来的产品服务逻辑,带来的对用户体验、用户真实需求的忽视,为其扭转盈利埋下了危机。
生鲜零售的核心用户――职场女性们,原本是想借助互联网平台省时省力省钱,最后体验下来只能省钱,而一旦补贴停止,价格比超市还贵的时候,用户就会流失。
原本以物流的思维,过度追求配送速度,4个小时变2个小时,2个小时变1个小时,1个小时甚至还要压缩到30分钟。但其实,用户购买水果蔬菜都有囤货习惯,并没有过分即时性需求,2个小时完全可以满足。由于生鲜零售产品设计过于复杂,诸多用户选货购买时间都要超过1小时,这种错位的产品服务设计也就不符合追求盈利时期的市场。
想一想,如果配送时间固定在2个小时,让配送员可以用三轮车送货而不是骑电动车赶时间,如此配送成本会大幅降低;在产品体验上设计得更符合用户习惯,帮其省下半小时选购时间,如此以来等待两个小时收获也被控制在预期内。
让生鲜零售回归零售本质,而不是装一个物流内核;让用户先感受到物美价廉,然后愿意为线上生鲜等待2个小时时间才是生鲜的本质。
现下的生鲜零售们,大部分过于关注物流,而忽略产品品质、上游供应链供应,最终失去了用户忠诚度,没有真正的核心用户群。
好的是,从去年开始,整个生鲜零售市场已经不再过渡追求规模,转去优化上游供应链,到今年产品质量已经有了质的改善。
在资本退烧,重回零售本质之后,生鲜零售们学会将核心竞争力押注在上游供应链,用品质和服务留住用户,才能有真实复购率,才能获得持续盈利。
注:文/捕手志,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