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的四条内功心法,看完值得深思。市面上的社群运营经理都基本上在很浅层的进行社群运营,如果你也在做社群,而又不想忽悠地度过自己宝贵的职业生涯,那带着反思就请往下看。很多做社群的经理级的人,平时都会..."
市面上的社群运营经理都基本上在很浅层的进行社群运营,如果你也在做社群,而又不想忽悠地度过自己宝贵的职业生涯,那带着反思就请往下看。
很多做社群的经理级的人,平时都会喜欢性混各种群,也喜欢看知乎看看带着面具的大咖说了啥道理,看到一条有感觉的,就屁颠屁颠地收藏起来,感觉收藏了就是自己的东西一样,到了真正操盘时,两眼一抹黑,只能慢慢开始琢磨群规、群公告、内容、活动,这边看点干货,这边找点资料,最后发现越做越辛苦,处处是问题。
上述情况在我见的社群人员经理级人员中,属于常态,这明显是没有掌握社群运营的内功心法,一直在术的层面游走,如果这篇文章没看出感觉,请收藏,工作一周后再看一遍,应该慢慢能领悟。
大咖们都会教社群首先要有同好,但不会教你怎么找,基本上很多人都找到的是假同好,因为真正的同好,用户也可能没法告诉你,只能你自己去洞察。
举个例子:在一个少儿英语的K12群,运营对象是家长,那么同好是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孩子成长,但是孩子成长是一个很虚的点,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发力的,那我们需要继续按着人性去深挖,最后能洞察到家长们的同好是“通过在群里解决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恐慌”。
直达人性的才是真的同好!
找同好不是为了告诉老板你有多能深度洞察用户,找到同好只是起点,合适地放大同好并将社群成员洗脑才是重点!
举个例子:还是K12吧,vipkid送体验课,进群后发了vipkid的介绍后,会发一个之前学过vipkid的孩子口语能力多么多么成功的事情,这个看起来是对品牌的宣传,其实是在放大焦虑,而这个焦虑生于同好,因为我们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进去观望,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了之后那么好,洗脑第一步已经完成,她会很自然的关注群,接下来的就是不断放大同好,无论是晒单还是托号引起的羊群效应,本质都是放大同好。
一切路径皆可设计!是不是感觉很玄乎,其实这就是道,平时你们收集的套路都是没有用的,因为这只是别人社群运营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也有例如深度运营精选会拆分案例,但是这也是没有用的,因为站在术的角度,是永远只看到术,就像蚂蚁只能看到二维空间,看不到三维空间,所以看再多二维空间的视角,到你去操盘,还是一脸懵逼。
再举个例子好了:既然说到深度运营精选,我就说说鉴锋的社群,他的时机其实属于天时地利人和,16-17年社群运营正在兴起,但是当时的社群运营还是百花齐放,没有所谓的正规军,所以他抓到的同好是“社群运营的人害怕错过社群运营的知识”,而不是他们所主张的一起成长,当时社群运营圈子的稀缺性就形成了裂变的诱饵,所以他的裂变是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再去打这套,就很难再裂变起来了,因为类似的圈子多了,社群公社,社群那些事等等,所以同一套打法,不同的时间和场景打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同样的套路,起不了同样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就具体情况去设计放大同好的路径。
社群是需要链接的。链接,罗振宇在逻辑思维2020跨年晚会说的词,社群其实提供了一个可链接群成员的场景,一切的内容运营也好,活动运营也罢,都只是为了链接。
举个例子:刘晓的深度触网,专门帮实体店转型,先送限时免费课,这是第一次链接,通过课程链接第一批用户,在通过课程分销,通过第一批用户来链接第二批用户(第一批的关系),只要裂变系数大于1,这个模式就能一直跑下去,这就是拉新中链接的意义,找到精准用户并吸引。
再举个例子,很多金融股票社群每天都很喜欢发早报,其实早报的真正作用就是链接,我把今日要闻发出来之后,大家就可以围绕有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这就是通过早报去链接用户,这就是链接才促活上面的意义,找到话题,精准促活。
如果你看到这里,非常感谢,我花在码字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如果看懂了,你一定会关注我,因为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没看懂,可以收藏这篇文章,反复在实践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