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运营>多年文案经验总结,培训老师最爱用
写文案一定要看看......
但是,总会有一些知识点和经验,在内部文案培训时经常能看到,它会让你一下茅塞顿开,思路更清晰。
步骤二:了解你的目标用户。“什么可以激励你的潜在用户最终成为你的顾客?” “谁是你的典型客户?” 清晰了解这些能够开阔你的视野,同时激发出很多好主意。
步骤三:写下你的标题和副标题。它们必须要能抓住读者的视线,创造出足够的好奇心,促使读者阅读第一句话。
步骤四:撰写文案。不要为句子结构、语法和标点担心――只要开始写,并且继续写,将你脑中所有关于这个对象的事情运转起来。
步骤五:编辑文案。改正拼写、语法、标点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删除那些与表达你的想法不相关的多余词语。
步骤六:酝酿。停止编辑,将文字放在一边,出去散一下步,或者做一些其他令人愉悦的事情。酝酿的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
步骤七:最后看一下你的文案。你会惊奇地发现在这最后一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精练。当然,你也可以简单地重复步骤五和步骤六。
不论是标题还是写文案,总是要求信息量,而信息量当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数据。那从数据到传达出去这个过程,有哪些小技巧呢?
2、改造抽象数据,让数据更具体形象,少一些抽象。
3、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不要说 “58,013,261名美国司机中,有14,654,231人驾驶的是进口车”,而要说 “平均4名美国司机中,就有1人驾驶进口车”。数字越小,越容易被记住;而数字越大,就越抽象。
4、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比如,亚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达到了250万英亩一英尺。这是个什么概念?
2、直击了几个痛点?(如果说出了太多痛点,就等于没有痛点)
3、痛点的表述直白、简单吗?(用户扫过文案后,就能 “对号入座” )
4、解决痛点的方案是产品的最大优势或差异化点吗?很多情况下,一个产品可以解决数个痛点,那也不要贪心,一条文案写一个痛点。
5、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会立即采取你希望他们做出的行动吗?如果不能,那是不是写得还不够犀利?
6、如果人们有冲动采取行动,他们能知道如何,且能最快地完成购买流程吗?
7、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心中会燃起一种怎样的情绪?比如向往、兴奋,或者是内疚、惭愧(自己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等。多想想:该情绪有没有高度感染力?
8、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有分享给他们朋友的理由吗?比如这东西真便宜,要让更多人得到这个实惠;比如这个真有趣,要让更多人也乐一乐。
用金字塔原理,最常使用的是自上而下这个法则,也就是SCQA模型
这个黄金模型在演讲、讲故事、授课、写作中经常被大神级的人物套用,步骤如下:
Situation 情景或场景 ?
先描述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场景,这个场景往往跟大家息息相关或者是一直以来的痛点,一说你就像被钩住了。
Complication 冲突 ?
指出在上面的场景中的一些矛盾或冲突,一定是核心冲突,亟待解决。
Question 引出问题 ?
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抛出这个问题。
Answer 答案或解决方案 ?
给出好的方案,能够解决上述矛盾和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抛出问题和回答可以不断交替进行。
人们永远都会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但未必在乎你讲的其他内容。要想你的内容马上吸引他,“与他相关” 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2、浓缩精华
比如可以在开头写出文章内容框架,让读者阅读理解更轻松;也可以概括全文要讲的内容,为什么讲,看完能得到什么。
可以是改编名言,可以是段子,可以是笑话。不过,金句是可遇不可求,如果不能一语中的,还是别写了。
6、讲个故事,男女通杀
这个方法还是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的,因为不罗嗦,也不绕,有啥直接说。
大家应该都知道AIDA法则,也叫做 “爱达模型”,是由国际推销专家刘易斯提出来的。就是说要让消费者产生行动,一般要经过四大步:
首先要能够吸引注意,其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后有欲望会主动去了解细节、进行对比,之后产生行动。
绝大部分卖货文案的逻辑其实也离不开这几步:
1、标题抓人眼球
一个好的标题要让有价值的信息无阻碍传播,如果一个标题不能在 3 秒内吸引别人点开,那么它将永远没有上场的机会。
在我观察高打开率标题的过程中,下面这几个关键点绝对是高频出现的,值得耗死一点脑细胞。
01. 与读者紧密相关,洞察生活细节,身份标签很重要
文案不能创造购买欲,而是激发购买欲。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以用到以下6个方法。
1)感官占领,文案要有画面感; 2)恐惧诉求,科学地吓唬消费者;
3)社会认同,制造繁荣和流行;
4)购买合理化,让消费理直气壮;
5)自我实现,包括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包括为了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3、赢得读者信任
如果说激发购买欲望是给顾客购买找到感性依据,那么赢得读者的信任,就需要文案给顾客呈上一个理性证据。
这里,我推荐4种方法:权威转嫁背书、事实证明、客户证言、化解顾虑。
4、引导马上下单
在最终下单之前,消费者往往都会衡量购买产品带来的好处和即将失去金钱的痛苦,他们会开始不断犹豫。这个时候,需要马上引导下单:
1)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包括金钱成本、形象成本、行动成本、学习成本、健康成本、决策成本等)
2)价格锚点(避免极端和寻求对比)
3)算账对比(平摊模式和省钱模式)
4)稀缺性(限时限量限身份)
5)使用场景(帮读者设计一个理想消费场景)
到这,一篇不错的卖货文案就算是已经初具雏形,之后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修改。
国际营销学教授Jacob Goldenberg曾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在200例国际创意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有89%的广告都可以纳入6个创意模板。而糟糕的广告,只有2.5%遵循过这其中一个模板。
1、形象化类比
形象化类比就是利用某个大家熟悉的东西,来关联表达自家产品的特点。
这个关联越贴近消费者经验就越安全,同时也越容易唤起消费者认知,让他们快速理解、建立认知、并获得使用联想。
比如之前杜蕾斯有个广告突出“薄”这个卖点。
2、极端情境
极端情境就是用广告展示某一个极端的使用/服务场景,在这个场景下发挥想象力让你的产品效果惊人。
比如杜蕾斯这个经典广告,就是塑造了一个使用产品后,基本不可能发生的极端场景,以此来突出产品效果。
3、呈现后果
就是通过使用产品后的变化与之前的状态对比,再加上有冲击力的画面,给用户更直观的信息展现,产生兴趣。
比如为了突出自家避孕套避孕效果好,杜蕾斯直接就给出了一个使用产品的惊人后果――所有人都用杜蕾斯,结果人类文明衰落了。
04、制造竞争
制造竞争就是通过不同类别的东西比较,来衬托出自己产品的优势。其实就是去对比,参照。
一个好参照物,能不断强化你想突出的关键目标项,让用户快速对产品产生兴趣,达成目的。
杜蕾斯在圣诞节的这组广告,就是标准的参照对比玩法,不仅有趣还实用。
05、互动实验
就是通过广告的设置,让用户能与广告产生互动行为。让广告不只是给用户看,还能让用户一起做某一个动作、一起玩起来。
这种广告在国外很多,且多为线下广告。比如杜蕾斯这个厕所广告,小便不断,互动不止啊。
06、改变维度
就是对产品进行时间、空间上的转换,或者对它进行拆分或复制叠加,以此创造新的关系来从这些维度凸显产品。
比如过30年后,再使用这个产品依旧棒,或者在古代会是怎样,这是时间维度。
比如用产品组合出其他东西,或替换掉其他东西,这是空间维度。
有了这6个模板,不妨多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广告文案的创意。天才很少,刻意练习才能激活最强战斗力。
这是一个多年来说到天荒地老的写文案5步法,因为够经典,且确有其用:
收集→咀嚼 →抛开→捕捉→检验
首先,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目标人群的、项目本身的、产品本身的、竞争对手的、相关案例的等等,还可以和所有相关的人聊聊细节,最终把全部资料都放在手边。
咀嚼 ?
可能你只需要写500字,但你收集的资料会放满你的桌面,不过尽量不要一边写一边翻看资料。
思考时不写作,写作时不思考,看清楚想明白,把你手头的资料都咀嚼了,消化掉。
抛开 ?
然后,躲开马上着手写的诱惑,暂时忘了刚刚整理的资料,去干点别的事,去放松一下,去听听音乐。把时间交给大脑,让消化的信息在你脑海里沉淀下来,碰出想法。
捕捉 ?
当资料充分在大脑里发酵,苦思冥想求而不得的东西,可能会喷涌而出。OK,就这样马上把它们捕捉下来。
检验 ?
最后,再次拿出你最终确定的需求简报,或者你整理出的真实需求,去对照去核对,确保想法方向的正确。
好了,以上言论和方法自行琢磨。
还是那句话,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全信奉别人的,也不妄自菲薄自己的。
你可以从中汲取出某些思想和经验,然后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和实践,打散、优化、重组,最后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的方法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