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运营>淘宝商家故事:只有两种链接的8年皇冠店
忙的时候,杨文智要兼顾360多个群聊,手机显示1万多条未读消息是常有的事。
从中学就开始哼唱写曲的杨文智,已经创作了上百首歌曲。2014年,他开了个淘宝店,不卖东西卖才华。当时在作曲专业念大二的他,课余时间都用来跑市场、拉订单,他叫上几个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帮人作词、作曲、代唱、编曲……
(团队在制作伴奏)
现在,团队已经有了近200人,他们分工明确地负责歌曲制作的各个环节,还有专门的客服和助理。制作部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而他是这里的管理员,68位制作人被分为不同等级,也对应着不同的价位,找上他们的,有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也有专业的歌手,根据难易程度,收费从几百到几十万元不等。
最多的时候,制作人一个月能创作出40多首曲子,大大小小的作品难以统计出准确数目,它们有的成了抖音神曲,有的被用在了婚礼上,有的成了企业的形象歌曲,也有的登上春晚……
不过,无论这首歌最后有多火,都与他们的名字无关。
(2014年杨文智在学校表演)
杨文智出生在贵州,从小在苗寨里长大,能歌善舞就刻在他的基因里。他从初中开始写歌,不会记谱,就把旋律哼唱着录在手机里。后来他到乌江复旦学校读高中,因为是复旦的子校,当时学校每年有三个保送名额,他读的理科,考试基本都是年级前三,老师告诉他,“保持这个成绩,去复旦没有问题”。
但他没保持,到后来甚至完全放弃了文化生的路。他用好成绩得来的奖学金买了把吉他,开始“不务正业”起来,放学后的固定节目是个人小型演唱会,先是翻唱别人的歌,后来开始唱自己的。唱到高二下学期,杨文智突然不想再学数理化了,带着对音乐的热情和天分,他在一片反对声中选择了转学,半路当起了艺术生。
他用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考大学,没去上海,留在了贵州,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读作曲专业。刚进校园那会儿,他的愿望是组个乐队,“像五月天、信乐团那样”。吉他、贝斯、键盘、主唱都到位了,还差个鼓手,等了半年终于把人凑齐,但还没开始正式演出乐队就解散了。
杨文智想要玩原创乐队,站到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但当他表达完这番雄心壮志后,鼓手率先打起了退堂鼓,“我没这么大梦想,打鼓只是为了耍帅”。听罢,杨文智觉得自己的理想还是得靠自己实现,索性转向音乐创作,“因为音乐创作是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个乐队的活”。
杨文智就读的是师范类学校,大部分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去学校做音乐老师。大二那年,几个他认识的学长学姐也到了就业的时候,杨文智想起自己高中时候写班歌,就是在淘宝找人编曲、做伴奏,“当时在淘宝上还没几家做音乐制作的,我就想要试试看,哪怕我水平不够,学长学姐们的水平肯定是可以的”。
2014年,他开始在淘宝上接单,“因为同类店铺不多,当时甚至还没有交保证金,一个月就能接到七八万元订单”。店里至今也只有两种链接,一种是10元的,一种是1元的,订单价格由作品的难易程度和用途决定,这样的设置只是为了方便客服改价,被拍得最多的链接,月销已经是2万+。
随着同行增加,甚至闲鱼上也出现了类似卖家,杨文智决心做中高端市场,因此非常看重口碑。每个订单都有一个制作群,而大部分制作群里都有杨文智的身影,他监督作品的制作,忙的时候会有360多个群聊,1万多条未读消息。
(仅一天就新建了12个制作群)
店铺最早的市场是靠杨文智跑来的,因为有专业背景,他能分辨每个制作人的水平,也知道他们擅长的风格,同时因为长期和客户打交道,他也知道如何帮客户明确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他们想要的。他是客户和制作人之间的翻译者和调度员。
来得最多的是普通音乐爱好者,有的是带着故事来想要把它变成一首歌,有的是需要填词或者配曲,有的是创作好了词曲想找人帮忙唱出来……一对新婚夫妻找到杨文智,想要把他们的爱情写成一首歌用在婚礼上,两夫妻原本打算自己现场演唱的,后来担心紧张、发挥不好,还是叫人代唱录成了音频,“到时候假唱一下好了”。有一位电影制片人,误入爱河,他们起起伏伏的故事走到了终点,对方找到杨文智,“想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歌,然后拍成电影”。
情歌是被问得最多的,流行曲风也有套路可循,以和弦为例,音乐制作者们知道和弦的组合规律,也懂得在表达不同情绪的时候选择不同的组合。歌曲的组成是可以拆分的,创作需要才华和灵感,但并非没有套路,“就像房屋装修,三室一厅还是五室两厅,是可以有框架和模板的”。
一般制作人只会负责流程中自己最擅长的一项,像流水线一样,作词、作曲、编曲……一个制作人往往需要花两三个小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快的时候甚至只需要20分钟,一般他们会在两天内交付初稿,后面修改十几遍也是常有的事。尤其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修改往往更多,“听到第一版的时候觉得挺好听,但总想着是不是再改一改能更好,但自己也说不清要往哪个方向改,后面可能还是会觉得第一版好”。
(工作室也会与艺人和专业歌手合作)
所以,来自专业歌手或者制作公司的订单,往往是制作者们觉得更好操作的,“因为他们需求明确也懂音乐制作,沟通起来效率更高”。这种也一般都是大单,顶级制作的费用在几十万,唯一的缺点是账款周期比较长。
去年,一首他们参与制作的歌曲上线不到两周就成了榜单冠军,创造了超70亿次的播放数据。这样顶级规格的制作,一般收费在20-50万,这种活儿并不常见,往往是好几个高级制作人组队来打磨。尽管自己参与过歌曲的制作,但因为不能署名,所以歌曲走红带来的名气和收入与他们关系不大,“倒也不会觉得心理不平衡,我们是干这一行的,知道每一首歌都不会无缘无故火起来,除了歌本身要好,也要花费大量的钱去做推广”。
那首播放量超70亿次的歌曲,前期的推广费用约为500万元,走红之后它带来了5000万的回报,对于其投资公司而言,这首歌就是赌对了。
在杨文智的工作室,总监级别的制作人月薪在3-5万,“走量的人会赚得更多,因为简单的活儿做起来比较快,有些难做的要花上十来天,可能也就是2万的单子,还得和别人分”,有些高产制作人一个月最多能产出40多个作品。
有钱任性的消费者,一上来就点名要更好的制作人。有个客户想要首自己的歌,不是要去比赛或者面试唱片公司,只是为了好玩儿,他点名要总监写,结果总监20分钟就写好了,客户也很满意,“相当于20分钟就赚了1.8万”。
但并不是每一次创作都这么顺利,制作人最害怕的是只对接上中间人,也就是说负责对接的那个人并没有拍板的权力,“比如为学校写歌,可能是音乐老师在与我们对接,但是语文老师会对填词进行改动,最终定哪一版还得由校领导决定”。
有时也有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有次制作人在编曲时用了“更贵的鼓点”,客人反而不喜欢,想要更抓耳的,“其实那种制作起来反而更容易,音质也没有那么好”,制作人也只得按客人要求去改。
大部分找上门的都是爱音乐的人,但也有的是为了交差,尽管占比不多,但每到考试季都会有学音乐的学生下单,发来考试要求或作业要求,要制作人代为完成。
(当年的乐队成员大多成了公司现在的核心人物)
创业八年,工作室从3人扩大到200人,他们合作过6000多名艺人,为500多家企业定制宣传曲。杨文智也靠着这份事业买了三套房子、一辆宝马M4敞篷跑车和一辆奔驰C260。学音乐的人大都做过歌手梦,隐匿在歌曲背后的人或许很难走向星光熠熠,但他们依旧热爱音乐、享受创作。